法律界批评司法变港府工具

即将卸任的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梁家杰,在新的法律年度开幕仪式上,措辞强烈地谴责特区政府在过去的一些做法,令香港的司法独立受到损害。梁家杰称,法治不应该是政府达到其目的的工具,但港府往往将其政策的愿望凌驾在正常的法律程序之上,使法律成为政府的政治工具。

梁家杰特别向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指出,并要求记录在案,称法治是香港有别于中国内地其他城市的重要元素,法治是不容妥协的。

梁家杰分别以居权案、梁国雄因参与游行而被检控、政府仓促推行问责制、立法进行公务员减薪以及23条立法咨询程序等几个案例批评政府的做法。

终审法院能否“终审” ?

梁家杰称,居权案使人感觉终审法院的判决只有在获得政府的认同才是最终判决;而在梁国雄一案中政府利用法院作为统治工具,违背法律保障权力、自由以及监管政府的精神;而政府就基本法23条有关叛国罪的立法咨询程序,则显示政府一直以家长式的心态,纠集一方面的人士去反对另一方面人士的意见,引发社会分化。

梁家杰发表其言论后,出席同一场合的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在会后发表评论,表示对梁家杰的言论感到惊讶。梁爱诗表示,梁家杰在法律年度开幕中没有提及本身行业的发展前景,而在整个演讲中针对性地批评政府。

政府反驳

特区政府随后发表一份长达四页的回应,对梁家杰提出的批评逐点反驳。政府的声明称,对梁家杰提出的批评表示遗憾,声明指出梁家杰提出的部份批评内容概括夸张,使人感觉香港没有遵行法治、没有司法独立,这种说法和事实并不相符。

回应梁家杰针对居权案的批评,政府称在居权案中寻求人大解释,阻止了香港人口在未来十年增加两成半,避免危及社会和谐,而梁国雄案则只是警方依法维持维持社会秩序,香港有关公众集会的法例符合国际人权标准,特区政府并不认为有关的法例过于严苛。

至于有关23条立法的咨询事宜,政府的声明则指出政府已经就此展开广泛的讨论,政府也正就个方面已经提出的意见进行研究,并根据将修订部份的建议。

李国能:理性讨论

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李国能,法律年度开幕典礼上也提出呼吁,希望政府及社会对有争议的法律问题都应该持互相尊重的态度进行理性的讨论,不应该以争论的胜负作为着眼点。

李国能没有直接提及有关基本法23条立法产生的争论,但提出香港的法制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社会各方面对法制问题保持警觉意识。

针对一连串的争论,有香港报章引述学者的评论,指出香港的法律专业团体已经变得像压力团体,使得法治问题政治化。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副教授张炳良接受香港《苹果日报》的采访,指出政府在过往多个事件上表现出对法律界的意见不尊重,使公众对法治的信心减弱。

BBC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