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与人心的暴虐走向
连日来,“食人鱼”正成为新闻媒体上迅速“窜红”的明星。这种长着锋利牙齿的食肉鱼类,又叫“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食人鱼正面临全面剿杀。国家相关部委也正在研究制定措施,全面禁止食人鲳的引进、养殖和经营。在这个以利益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食人鱼的存在必然有其市场。那么,是谁制造了对食人鱼的需求?从报道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族馆,二是宠物饲养者,但它们的目的都是观赏,前者是让人观赏,后者是自己观赏。可是,灰头土脸的食人鱼既缺乏金鱼的优雅,又没有热带鱼的婀娜,可以说毫无观赏价值可言。但食人鱼的卖点并不在这里,广西南宁的一个食人鱼饲养者说:“它吃东西比较好看,因为它有非常锋利的牙齿,先攻击食物的尾巴,再吃食物的腹部,这个过程让人很兴奋。”(据**电视台《新闻夜话》栏目12月12日报道)在北京,两个“学生”模样的人对记者说:“我们买它是为了看它捕食活鱼的样子,那有多刺激呀!”再明白不过,食人鱼的卖点就是“残忍”,购买者要的就是“血腥”。(据《北京娱乐信报》12月20日报道)
我们常说,业余饲花弄鸟可以陶冶情操,从宠物可以看到人的志趣所在。养花者透出爱美之心,收集奇石者流露崇尚自然之意。那么“食人鱼”的得宠,意味着什么呢?至少反映了人心之中,期许真善美的力度在弱化,而趋恶的因素在增加。也许只是少数的“人心”,但早已不是个别。有人早早评出了2002年“十大社会新闻”,其中“大学生硫酸泼向熊脸”赫然在目。许多人在事后一直追问:为什么?联系“食人鱼”走红的现象来看,那个大学生不过是“残忍”的一个爆发者,而众多的人如今正在心中玩味并积累着“残忍”,何日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笔者所在的城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中小学生作文比赛,笔者忝列评委之列,得以通过文章了解中小学生所思所想。有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写了一篇《游野生动物园记》,讲述了一只老虎怎样撕吃了一只鸡。这位小学生显然被这血淋淋的一幕吓坏了,但妈妈出来开导他了,她说将来你要进入的社会就是这样。在文章的最后,小学生写道:“真是有教育意义的一天啊!”应该说这篇文章的文笔是好的,但它最终被排除在佳作之外,评委们担心这位妈妈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只“弱肉强食”的老虎。但是,好在人类社会尚未退化到动物界的状态,一个以自私残忍为个性的人,必然处处碰壁。只要公理和规则尚存,真善美必然超越假恶丑而上扬,与阳光接壤。在坚信这些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人心日渐暴虐的现实。
有一种全息照相技术拍出的照片,即使你将它撕成碎片,每一块碎片上都还保留着整个图像。一水一世界,一砂一天堂,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部,都息息相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食人鱼”现象背后的人心是令人可怖的。我无法开出如何使人心向善的药方,只能提出这个问题,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
木子论坛(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