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腐蚀的中国经济(二)

3.成长也是灾难

中国高速经济成长的第二个问题是,成长是否带着毁灭因子?高经济成长率是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成长不能当为一国经济的唯一目标,因为它可能牺牲社会公平、环境安全、分配正义等社会目标。这些牺牲,在中国极为严重(见下文)。不只如此,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成长本身就是灾难。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对国企仍依旧制,由财政拨补亏损。但旋即出现钜额的财政赤字,改革开放的第一年(1979),赤字即达170亿元(人民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人民银行受到地方政府操控等问题),1983年人民银行(即其中央银行)改制,并完成“拨改贷”政策。

所谓“拨改贷”,是把原来由财政“拨”补企业亏损或投资需求,“改”由国企向银行“贷”款。这一方面是为解决财政困难,一方面也是要国企建立“偿债”的责任。结果是偿债的责任没有建立,原来财政整合资源、支援企业的能力丧失,地方政府百花齐放、胡乱投资,不但浪费国家资源,也导致银行坏帐直线上升。

“拨改贷”未能建立国企借款偿债的观念,是因为国营银行只会审查书面资料,兼又政府介入银行贷款案,以及官商勾结不实贷款等。许多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经营不善,照常理是不能贷款的,但因国企实质上扮演小政府的功能,负责居民的住房、上学、工作、退休、医疗,任令倒闭将引起社会问题。政府于是要求国营银行贷款给这种国企。这种不当贷款与官商勾结的不实贷款,既不能培养还款责任心,也造成银行呆帐。

毛泽东时代,财政支出半数以上作为基本建设与企业改造,是“建设财政”;现在,政府财政既不拨补国企,变成主要用于调升公务人员薪资之经常支出的“吃饭财政”;六五(第六个五年计画,1978~1982)期间,没有一个能源和原材料专案投资,七五(1983~1987)期间开始出现能源失调与紧张。国家财政从此不能主导资源整合,于是各级政府乃至各单位,各自为政,投资一窝蜂。

以电力为例,1983年起,许多地方企业只能“开三停四”或“开四停三”。为了鼓励建设电厂,国家提出优惠政策,保证按商定价格收购。于是,全国“党”“政”“军”“公”“检”“法”一起出动,各级电力管理部分与职工更是积极,一齐向银行贷款兴建电厂。十多年后,今日中国火力发电厂年发电时数平均不到4,200小时,低于全年8,760小时的一半。“过剩”发电量的投资额,接近8,000亿人民币。这些贷款怎么有能力对银行还款?

在毛泽东时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产品都是紧俏货,价高利厚。1980年代开放初期,这些都成为投资热点,几乎每一个中等以上的城市都建立了生产工厂。这种无节制的设厂,加上国外产品的更新换代快(如机械表被电子表和石英表所替代),有的工厂还没等开工,产品的市场寿命就已经结束。今天,这三种产品的生产能力闲置已经达到90%以上。此外,成百条电视机、汽车和摩托车生产线的引进,也让人吃惊。今天,世界电视机生产能力为7,000万台,其中,4,000万台生产能力在中国,而整个中国的市场容量不到2,000万台,生产能力闲置50%以上。这些投资都是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哪还有指望收回?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被中国学界称为“吃完财政吃银行”的过程,就是中国改革最辉煌的年代,也是今天几个行业破产、大量生产能力闲置、投资无法收回、进而导致银行坏帐比例高达40~50%的根本原因。由于国家财政无力,加上地方和企业行为的短视,使得中国社会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4.走向毁灭的中国金融系统

中国的经济妖魔很多,有的隐蔽,有的变形,没有一个像金融问题那么明目张胆,虽然中国政府也想帮它化妆,让它不那么可怕,但明眼人还是一目了然。不只是经济学家,经济专业杂志、财经顾问社等,都指出它的邪恶、恐怖、难以驯服。

问题严重 美国信用等级评定公司Standardand Poor's(S&P)在2002年6月估计,中国国有银行呆账比例超过总贷款的50%;Moody's也以〈中国银行系统在走钢丝〉为题发表了中国信用等级报告,并说中国银行系统技术上已经破产;一些西方中国经济专家(例如Brookings Institution的Nicholas Lardy)认为,中国的金融危机早已成熟,现在只缺导火线。《远东经济评论》发表〈走向毁灭的中国金融系统〉(Lague 2002)。不久以前,驻香港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马国南表示,如果中国政府不解决银行呆账的根本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能持续下去。稍早,Studwell(2002),或更早的章家敦(2001),都有类似的警告。问题只在于:灾难发生时会有多大?何时爆发?谁来承担?

据估计,中国银行系统的呆账总额有5,000亿美元,如果加上社会福利和养老金上的亏空,中国政府的国内外债务估计超过中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毛额(GDP;约1兆1千亿美元)。中国银行系统的问题远远比日本严重,日本银行呆账的比例是GDP的10%,而中国呆账的比例是GDP的43%。现在中国模仿十年前美国储蓄贷款银行破产时的解决办法,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但十年前美国储蓄和贷款银行破产,仅耗费约1,600亿美元,占当时美国GDP的3%,只是中国坏帐比例的零头。

恐怖平衡 公开场合,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只肯承认25%左右的坏帐率。其实,就算真的只有25%的坏帐率,中国的银行系统也已经是债务没顶。

问题是:为什么中国金融现在还不崩溃?事实上,也有不少专家认为没有必要担心,因为中国的银行资金非常充足。检讨起来,它还未垮掉的原因有二:

第一,银行资金来源充足。这包括两方面,一是人民极高的储蓄率,二是源源不绝的外资。中国人的储蓄率应该是世界上最高的,1990年代每年大约都占GDP的四成;而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占GDP的比率,从1978年的6%,上升到1999年的70%。另外,中国吸引外资,已经造成所谓的磁吸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资4,50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没有任何开发中国家可以与之抗衡。

第二,中国严密管制,包括新闻管制、外汇管制、外国银行管制。由于没有新闻出版自由,中国民众盲目相信政府会确保他们的存款安全;中国的外汇管制,使一般百姓实际上不可能抛弃人民币;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WTO),但尚未放弃对外国银行在中国业务的严格管制。结果,老百姓只好把钱乖乖存在中国的银行里。

这是一种恐怖平衡,银行就就像一具布偶,它需要源源不绝的储蓄与外资来挹注让它站立,若那一天补充不及,随时就会崩塌。事实上,在WTO的架构要求下,国内市场、外资投资项目、外资银行的设立与业务等,必然越来越开放。如此,一方面国企的竞争加温,国企亏损愈大,银行呆帐更严重。另一方面,新闻媒体,特别是网路,终究会突破中共的封锁。当真相越来越清楚,中国人民发现国营银行亏空,会急速地提走存款;而寄望中国十几亿人口广大市场的外资,则将发现它积重难返而收手撤退。任何这类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这种事情发生,问题之严重,恐怕不是南美或世界任何地方发生金融危机所能比拟的。Studwell在他的《中国梦》里说得坦白,中国现在一切都系于大众心理。

政府挹注 中国政府其实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中国金融系统的崩溃,几乎肯定将导致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现政治和社会动荡。十六大(2002年11月)后,中国政府和银行系统的高级官员表示,四大国有银行将再次接受到一大笔资金挹注。过去,中国政府已经两次向这些银行注入资金。1998年,中国政府曾经提供给这些银行高达330亿美元的资金,以维持其存款准备。一年后,在中国官员所谓四大国有银行“最后一次晚餐”的行动中,政府将这些银行账目上高达1,690亿美元的呆账一笔勾销,转移到中国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报告,这些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随后向四大银行发行了1,410亿美元债券,并支付了280亿美元的现金纾困。

中国政府期望这些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收回部分呆账。但是呆账回收率非常低,使坏帐转到资产管理公司的策略,不过是变换账目、拖延时日而已,而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而且,这一策略还可能严重削弱了人民银行,因为正是它向这些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用以收购四大银行呆账的资金。

什么是导火线? 任何对中国银行系统或者中国政府的信心溃散,都将可能导致公众停止存款,成为挤兑的导火线。而只要经济成长减缓,就足以引发危机的全面爆发。这也是为何这几年中国政府都要用所谓的“积极性”财政政策,大量借款投入公共开支(例如大量公共建设、连续三年调高公务人员薪资),以刺激经济。但是,中国高级官员已经警告说,这种做法不可能持续很久。

另外,全球经济的持续停滞,如果导致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减少,或者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引爆中国的金融危机。如果中国政府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或因WTO允许外国银行进入中国自由竞争,也可能导致民众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黄金,从而引发信心危机。

没有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中国庞大的金融危机呢?说起来有好几种方法解决银行坏帐问题:一是印钞票挹注;二是课税来挹注;三是借款:可以在国内发行公债,或向国外借款,如向世界银行求救;四是出售土地房舍;五是银行股票上市;六是任其倒闭。但是,如果想要兼顾中国经济与中共政权,没有一样是可行的。改革必然带有伤痕,而且弄不好失去人民信心,演变成全盘皆输。

要解决呆帐,至少不能再产生新的呆帐,这就要中国银行先停止对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停止贷款。这也做不到。实际上,现在除了旧呆账之外,仍然不断增加新的呆账。

S&P在2002年6月估计,中国呆账的比例占银行贷款总额的50%以上,中国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将呆账比例减少到“可以控制的”5%的比例,这将耗费大约5,180亿美元。《远东经济评论》(Lague 2002)接着说,显然中国当局知道,它没有20年的时间了,特别是按照中国加入WTO协定,在2007年就必须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从事全面业务。

5.失业难评估

中国的失业到底多少,还是个谜。在这样集权的国家,区区一个失业人口调查不出来,简直匪夷所思。但如果知道它连“丝谧苁(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