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不良债权可使中国金融体系全面崩溃

目前大陆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危险到大陆金融体系将有可能全面溃堤。

台湾《工商时报》引述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虽然中共推动国有银行资本化已进行五年,但资本未被正当运用及各种欠缺效率的结构问题仍普遍存在,不良债权问题并未获得改善。根据里昂证券甫公布一份有关大陆金融情势的报告预估,大陆金融业目前不良债权的总额大约为四千五百亿(美元,以下同),相当大陆二○○一年GDP的三七%;而这些不良债权的提报损失预估为三千六百亿元,大约是GDP的三○%。

报导指出,里昂证券的预估应该相当中肯客观,因为中共人民银行的最新资料虽然指出,今年四至八月大陆的不良债权率已经减少一 五%,成为二三%;但是一些较悲观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大陆的不良债权比率可能达到GDP的五○%。

里昂证券分析,大陆的金融体系是亚洲中最弱的国家之一。目前许多分析家关注的焦点,已经不放在大陆国有银行不良债权的绝对值为何,而是更注意整个不良债权总量是上升或是下降。中共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今年三月时,曾要求各家国有银行将他们的不良债权比率降低三%,不过里昂证券中国区主管罗斯曼(Andy Rothman)说:“我们的观点是,大陆金融业的不良债权总量仍以明显的比例增加中。”

罗斯曼指出,尽管中共大声疾呼国有银行应该依照商业条件办理借贷,但是政府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就业问题,仍旧鼓励国有银行借钱给国有企业。报导说,大陆国有企业过去五年来已经裁减三千万员工,但是仍有冗员过多的问题,且去年的盈利还出现微幅衰退。

里昂证券指出,虽然提出上述的警告,但是并非意味大陆金融体系即将瓦解,这主要归功于大陆民众的高储蓄率,使银行得以抵销坏帐的冲击。不过一旦大陆民众对政府保障其存款丧失信心,或者大陆遭遇明显的经济动荡,届时很可能出现金融系统崩溃的危机。

报导指出,尽管如此,大陆金融体系仍有几个光明面。首先是消费性贷款在过去几年快速成长,其中抵押贷款更占了八○%;加上在二千万大陆商人中仅有四十万人使用信用卡,以及每一千人仅有三辆车的消费市场潜力,消费性借贷目前的表现显然还算不差。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