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美国上学校

我离开中国之前,刚费了不少劲把三岁半的小女儿送进北京一家挺不错的幼儿园。一年多之后,当我在美国再见到她时,感到国内良好的幼儿早期教育已对女儿启蒙非浅。可我们这些初来美国的父母却失去了往日在国内的地位关系又没钱,对能否让孩子在这个国家受到更好的教育真是茫然。 义务教育普及全国。

    经过多方咨询,发现美国这个所谓教育高度普及的国家确实为所有学龄儿童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免费公立学校教育,美国的公立学校完全是政府出资,不仅不收学费,连书本都免费供应,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免费早午餐。因此孩子们不论家庭贫富都能享受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美国的学校体系与中国有所不同,有些州的公立小学除了一至五年级外,下面还设有两班幼稚班(KINDERGARTEN),因此四岁的孩子就可进幼稚小班,下一年升入大班,六
岁时则正式上小学一年级。幸亏如此,在国内还是幼儿园年龄的四岁半女儿已能进入免费的美国公立小学了,因此我们不必为她的托儿费发愁。我们居住的波士顿地区还是美国公立学校和双语教学的诞生地,教学系统完善。不过那时女儿的中文已呱呱叫,英文却完全不通,而且她对陌生的环境尚怀惧怕,表示先不想去上学。我们考虑 不必给孩子太大压力,反正她还未正式上小学没有怕落课的担忧,而且她爸当时刚来美国尚无工作可以在家陪伴她一段,就没有急于联系她上学之事。

    几个月后,整日在家没什么小朋友可玩的女儿已感到孤独,只要带她出去儿童游乐场或公园博物馆等有其他孩子的场合,她一定要和并不相识的小朋友们玩上一会儿,就是到儿童医院看病,她都想和那些歪歪倒倒手脚不全的小病号玩。我们告诉她如果去上学就能认识很多小朋友,这一次她很痛快,自己提出要去上幼儿园了。

幼儿教育启蒙为先

    我一直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送女儿去上美国学校的情景:我陪她乘校车来到学校,这是一家有中英双语班的公立小学,但双语班讲的是广东话,在北京生长的女儿还是听不懂,因此她宁可上普通英语班,我们选这家学校只是为了必要时能有中国老师来帮帮她。女儿班上的老师是位黑人女士,约三十初头年纪,身材和相貌都不出色,听说女儿几乎不懂英语,那老师先皱了眉头。老师召集小朋友听故事做游戏,女儿的两眼却总是望着我,我撤退出门时见到女儿眼泪汪汪,
可我只能下狠心扬长而去。幼稚班只上半天课,等我乘公共地铁刚回到家,送女儿回家的校车也到门口了。问女儿第一天上学的感想,妈妈走后有没有哭,她说:“我想哭也没用,只得靠自己了!”问她是否还愿意去学校,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对工作学习繁忙的父母来说,半日制的幼稚班实在解决不了多少托儿问题,每天只有不到三小时,还不够来回接送她上校车耽误的工夫呢,不过这却是孩子集体生活的适应期,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启蒙期,尤其对刚来美国的外国孩子来说,在以听说训练为主的幼稚班时期练好了英语,也免得上小学之后跟不上班。美国的幼儿班完全是育教育于娱乐之中的启蒙式教学,整天说说唱唱,听故事涂颜色,看起来没学多少实用的知识,可孩子们还是在游戏中学会了数字、英
文字母和一些单词,还跟着电脑学拼读发音。女儿从幼稚班毕业时已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日常词汇比我还多,并作为班里的优秀生获得了奖状,也交了不少小朋友,性格变得开朗了,那位其貌不扬的黑人女教师还真教育有方!

鼓励创造列为首要

    女儿该上一年级了,我们为她换了一间学校。原先那间学校因有中英双语班,因此亚裔(主要是华人)学生占了一半,其余的学生中有不少黑孩子。在美国这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中,孩子们从小就得学会与各族裔小朋友友好相处。我对黑人弟兄并无歧视,更不敢小看自己的华人同胞,不过考虑到女儿英语已过关,用不着再沾双语教育的光,而且一些黑孩子有时确实会欺负外族人,女儿生性文弱内向,我们怕她受了欺负也不敢说。新的学校是波士顿公立小学中白人比例最高的一家,但她班上的同学仍呈现着种族多元化色彩。

    女儿一年级的老师是位四十多岁的白人已婚妇女,和蔼可亲举止高雅,但我最赞赏的是她的教学方法。记得开学不久,老师给家长们写了一封信,除了说明本学年的教学计划外,还格外关照家长不能对刚开始小学学习的一年级学童要求过高,比如说不能要求他们每个单词都拼写正确,若出了一点拼写错误就横加指责,学生们就会因怕出错而不敢用没把握写对的字词。老师指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于启发学生思路,使他们初步掌握用词作文能力,扩大词汇量,因
此要鼓励他们尽量使用更多的词汇,至于拼写准确性则是逐步纠正的过程。”这一点反映出中美教育方式的极大不同,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回想当年我们上小学时,一开始就得一丝不苟把每个字写对,作文或考试中每个错别字都得扣分,这虽有助于迫使学生尽快掌握字词的正确写法,但是否也压制了孩子们用词的创造性呢?而这种灌输式教学法在中国已根深蒂固,连我寄了引以为骄傲的女儿最初的英语作文回国,都被她在国内的外婆挑出几个拼写错误,并奇怪这种错字频出的作文怎么还能被夸奖?我只得通过长途电话和写信不厌其烦地向国内亲友解释美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思路与创造性,而不是个别字词的准确。女儿的作文常因思路新颖语句活泼流畅而受老师表扬,至于拼写错误虽然每次几乎都难免,但她错过一次的字词经老师改正后就永远不会再错。这种方法使她非常勇于使用新词难词,也使她由此学会了许多课堂上还未教的词汇。一年级结束时,她班上的每个小朋友都“出版”了若干本“著作”。这也是那位老师的一个好方法,她将孩子们的作文打印在纸页上,装订成册,再让学生本人配画作图,还象煞有介事地附上“作者简介”并贴上借书卡放在班级图书馆中供全班学生借阅。刚上了一年小学的女儿居然出了七、八本图文并茂的小书,真让我们不敢相信!

设施优良启发有效

    教育永远是项耗资巨大的事业,美国虽富,教育经费也仍然没有满足的时侯,尤其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常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作为有孩子在公立学校上学的家长,我们也是慢慢才体会出美国初等教育系统的优缺点。

    客观地讲,美国学校的物质条件普遍比较好,校舍宽敞,设施齐全,装备现代化。开始我很奇怪: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只是一栋楼房,旁边没有操场,若有片空地也是停车场,那么学生们到哪去上体育课呢。后来才发现这完全是老中的土眼光,人家的学校都有室内体育馆,起码有一两个篮球场大,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四季的体育课风雨无阻全在屋里上,难怪美国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成为一个热爱运动的民族。由于学校的设备好,电脑、科学等普及教
育程度也比中国要高,女儿上完一年级时电脑玩得已比我还油了。学校的营养餐也值得称赞,每人一份密封包装,卫生而科学,每月还有张食谱,收费也很便宜,我们起初因收入低,女儿还享受了两年免费饮食。

    美国的启发式教学也确有特长。例如我们当年在中国上常识课学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时,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而美国的教学则完全不同,女儿上二年级时曾说:老师拿了三个花盆分别种下种子,两盆放在窗台上,其中一盆每日浇水,另一盆不浇水,第三盆虽浇水却放在不见光的柜子里;一星期后,三盆植物景况各不相同,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总结这是为什么,孩子们都争相发言各抒己见。我记得女儿回家后还很兴奋地描述那几盆植物,而
且用她自己的语言把植物生长三要素说明得那么准确生动!通过这种从感性启发到理性深化学到的知识孩子们似乎永远忘不掉,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美国学生也比较善于自我总结而且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不讲纪律提倡冒进

    不过,美国学校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一点就是太自由,这当然也是美国这个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的通病,所以美国人对此习以为常,但对我们这些从一个提倡“师道尊严”的国家中出来的父母来说,学校究竟是个管教学生的地方,老师应该和蔼友善,可该严要求之处也不能放任自流;反过来学生也应尊重师长,听从教导,不能没大没小。美国的学校里却完全没有这一套,老师试图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对学生鼓励为主而很少批评,更不命令学生一切听自己的,因此如果学生觉得老师讲得不对可以发表不同看法,不管这学生说得对否老师都会表示感谢鼓励,下次学生们就更爱挑毛病了。要我们看这是鼓励孩子从小当众顶嘴,养成习惯那还得了!可美国人觉得这是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因此他们长大后嘴上没有把门的真正的畅所欲言。

    另外美国人从小灌输的是法制观念和礼貌教育,“请”(PLEASE),“谢谢”(THANKS)等礼貌用语是从呀呀学语时就习惯讲的,如果破坏公物或打架伤人,孩子们会自然意识到是种违法犯罪行为。但在中国学校一贯强调的组织纪律性在美国根本不提,虽然学校也有条文校规,可对违章者却少有惩罚。这就要求老师颇有涵养,课堂往往热闹得象超级市场,越活跃的学生越被认为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的女儿性格内向文静,若在国内一定是个遵守纪
律的好学生,可美国老师却常认为她参加课堂活动不够积极,经常她明知答案却不抢答就让别人占了先,有问题又不爱问,要不是老师对她的聪明智慧有所了解,准会被认为是反应迟钝。

    我们中国人往往性格含蓄出言慎重还爱面子,答案不想得万无一失不会发表,问题问多了又怕别人以为自己笨,许多来美国上大学读研究生的成年人因有此传统在学业上亦会吃亏。我念研究生时,不少门课程(尤其文科)的评分是作业和考试各占三成,而参与课堂活动却占四成,就算你作业和考试百分之百正确,总评也只能得六十分。而中国学生一般都不善于在课堂上争相表现,这到不光是由于语言的问题,更是一种既定习惯,我们在国内上学时都是老师讲学生
听,如有提问也得先举手,老师点到才有发言权,哪有大堂之嫌肜鲜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