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拉人“黑医”宰人

看患者求心切就漫天要价,利尿的草药冒充治结石的特效药,“医托”窝点里的“老军医”自陈坑人事实。千万别被“名医”、“神药”迷了眼......

近日,有一伙“医托”游走于福州市各大医院,连哄带骗拉病人到自己的诊所看病。
  
王小姐家住集美,12日上午,她带患肾结石的父亲去市第一医院看病。候诊时,旁边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与王小姐攀谈。得知王父的病情后,她马上说她70多岁的母亲也得了肾结石,结石约2立方厘米,吃了濠头附近一家诊所的医生开出的中药,病就好了。她还“热心”地把诊所的电话号码和公交车路线都详细地告诉了王小姐。

求医心切的王小姐和父亲找到了这家诊所。一位穿白大褂的老头接待了他们。他自称姓林,原来在部队当军医。这位“林大夫”既没把脉也没使用器械,只凭王父口述病情,就开了药。于是,王小姐花了260元钱买了10包“林大夫”所称的“特效药”。可王父吃了药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觉得胸闷、恶心。王小姐意识到遇到了冒牌医生。17日,愤怒的她和父亲一同拨通了市卫生局投诉中心的电话。

19日上午11时许,卫生局人员来到了“医托”力荐的诊所。经检查,行医者无法现场提供医师资格证书和卫生部门颁发的上岗证。诊所里的五六十味中草药也无法提供来源证明和相关资料。

面对事实,“林大夫”终于道出实情:他只在部队卫生院受过几个月的培训。一个月前,一位姓林的老板每月出2000元钱雇他“坐诊”,这位林老板还雇了很多人当“医托”。“特效药”只是些利尿的中草药,每帖成本两三元,最高能卖到五六十元,视病人急迫程度定价。

“医托”不仅扰乱了医疗市场,最严重的是,“特效药”虽然吃不死人,却延误了病人治病的最佳时机。
  
“医托”骗术曝光

(一)一般利用患者有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和患者搭腔令其有遇到救星之感。老的唱少的和,年长的做钩,年幼的做饵,你看什么病他就有治什么病的专家和医院。

(二)行骗活动主要以团伙为主,一般是“中、青、幼”三结合,中年妇女热心助人,年轻人老实端庄,孩子体弱多病,三者的关系是母子关系,姐弟关系,让你信以为真。

(三)行骗对象以外地人为主,单身男女带小孩为最佳目标,时间多选在节假日和容易得病的季节,而且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医院。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