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严重缺水 地下水位续降

10-21讯,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提出,北京市应实施控制需求、节水优先;源头削减,治污为主;多渠道开源,特别重视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的战略。钱易教授还对北京市一些工程都突出水的问题提出质疑:个别建筑将建设在大水池中,巨大的拱形屋顶上有潺潺瀑布流下;奥林匹克公园和很多相关工程,也将用水来点缀。“这些计划中用的是什么水?是否用循环水系统?是否计算过蒸发耗水量?是否考虑过水的生产力?”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博士呼吁,尽快制订北京市的《雨水利用条例》,规定新建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

  来自北京市水利局的报告称,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入库水量已衰减30%至50%。2002年大旱已成定局。截至今年9月1日,北京市平均降水322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36%。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01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3.7亿立方米。

  受上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影响,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连续3年出现断流,官厅水库上游的永定河连续两年出现断流。水利部门称,随着上游地区取水量的增加,北京的这两个水库入库水量的衰减趋势难以逆转。

  另一不容忽视的情况是连续大旱,地下水采补失衡。今年7月末,全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深埋为18.23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65米,与1980年初比,下降了11.78米,地下水储量累计减少60.31亿立方米。由于地下水连续超采,造成以市区为中心的严重超采区面积达到1262平方公里。

  专家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超采已造成北京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诸多问题,如河道干枯、井泉枯竭、水质污染、植被退化、生态遭到破坏。去年北京城区河湖大面积爆发蓝藻,表明城市水生态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