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谁是新富豪?
BBC特约撰稿人 江迅 :前些日子,去了深圳,去了温州,去了上海,发觉"富人群体"的话题已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中国人都在期待10月底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2新的"中国富人榜"。今年是《福布斯》编制中国大陆富豪榜的第四个年头。每年这富豪榜一发布,都有一批陌生的名字,成为人们的日常谈资。
据好事者统计,从最早的牟其中,到后来的仰融、杨斌,还有刘晓庆……差不多有1/6的上榜富豪,先后遭遇了"背运"。于是,许多人说,都是这个"富豪榜"惹得祸,令这些富豪家底无意间抖漏,引起政府监管部门的注意。总理朱镕基发起"向富人追税"行动,富人顾忌被查而拒绝曝光。当然,怕露富的原因很多,"人怕出名猪怕状" 的传统文化也是理由之一。 中国大陆富翁究竟有多少?
记得,早在1993年10月11日上海《文汇报》称,国家工商局调查发现,私营企业中百万富翁已近500人。199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私营企业调查后认为,大陆百万富翁有5000户。1995年11月20日北京《人民日报》报道:"中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已超过100万人。"北京《中华工商时报》的文章却说:"实际上这个数字乘以三还保守。"
大陆富豪知多少?
去年年底,一家网站的消息成了京城一个流行话题:"北京有150万个百万富翁"。寻根追源,消息最初来自台湾一家通讯社驻北京记者的分析。2000年公安部门统计的北京户籍人口为1108万人,即平均每8个北京人就有一个是百万富翁。这让很多北京人吃了一惊,他们凭直觉对这一数字的有效性怀疑:身边哪有那么多百万富翁。
不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结果,随着私有企业和沿海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现在已有近1万名身家千万的企业家。新加坡《商业时报》前不久刊文指出,中国大陆的富翁人数在亚洲增长最为迅速,相较于1997年,富人的人数增长了14.9 %,他们拥有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增加了20.4 %。
有学者分析,中国大陆富人致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化初期,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步入这一领域的主要是待业青年,是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释放人员,以个体户之名,凭简单方式获暴利。第二阶段:生产数据领域的市场化。八十年代后期,当时的"双轨制"政策促进了这一领域市场化,钢铁、木材、土地等计划内外的差价,令一部分人取得超额利润。第三阶段:金融领域的市场化。九十年代初,金融体制改革和上市公司出现,这一时期的高收入者,先是上市公司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原始股,而后是部分股民。第四阶段:知识与技术市场化。九十年代中期至今,这批高收入者比前三种过程来得更为迅速。
中国的富裕阶层可以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今年33岁的英国人、《福布斯》中国地区调查员胡润(Rupert Hoogewerf)说,2001年的第100名拥有财富5亿元人民币,而2000年拥有4亿可挤到第50名,而1999年的第50名身价仅500万即可。
抢购豪宅
中华民族开始走出羞羞答答说钱,这无疑是一个进步。新的有产阶层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有趣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做的调查显示,约有六成的人相信这些暴发户的财富,是通过非法手段攫取的。听听老百姓的话题,他们感兴趣的是,这些超级富豪的生活方式:豪宅、奢侈品消费、儿女出国和感情生活。
就说豪宅。今年10月16日,海南省的"博鳌VIP别墅拍卖会" 在北京举行,11套亚洲论坛官邸别墅全部名花有主,来自温州的私有企业主买家,成了拍卖会上风头最劲的一群竞拍者。据说40多名拍卖者中,1/4的拍卖者操着浓重的温州口音,至少有3套别墅落入这些老板手中。汤臣高尔夫别墅是上海成熟的别墅区。希望集团刘永行在此拥有一套三千万元人民币的别墅,震旦集团、方正集团、平安保险公司等董事长级别的高层许多人都住在汤臣。富豪们在上海、北京、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纷纷抢购豪宅,令一些大城市涌动新一波豪宅开发热,而今已有泡沫之嫌。北京贡院6号,掺入金粉制成威尼斯水晶灯和贴小牛皮的墙面,开盘以来已售出20多套;上海紫园标价1.15亿元人民币的1号别墅,被一神秘人悄然定下;杭州西湖边的一套2800万元人民币的公寓,被浙江一私有企业主以一次性付款方式买走……
在普通百姓眼中,富豪的生活是奢侈的。在中国大陆,贫富差距的悬殊,已成为当下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