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光16大前瞻(36)从邓、陈到江、宋——再谈“邓小平第二”

上周说到,一旦江泽民退休,则‘后江泽民’时代的中国政局中,有两个候选人,都有可能成为‘邓小平第二’。江是一个,这是不用说的;还有一个,则是已经退休五年的前政治局常委宋平。当然,在同一时间跨度内,‘邓小平’只能有一个,就像慈禧不能容下慈安一样。慈安虽然贵为正宫皇太后--打个不确切的当代比喻,那是做过第一把手的--却并不必然争得过慈禧,最后反遭其噬。原因何在?一是要看与‘儿皇帝’的关系,二也要看个人的政治能力,三则就是实力了。

在十六大后谁能垂帘听政这场戏中,上述三个因素,第一个我们上周讨论过了;第二呢,我看势均力敌,因为江、宋都是政治家,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定是道行高深。两项算下来,和一局,宋胜一局。关键就在第三项了。宋平什么能耐,居然能和‘第三代领导核心’争一日之长短?某些看官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着重讨论这点。

概括地说,宋平的权力根基,在于他是陈云的衣钵传人。陈云在邓小平时代的地位,那是隐然与老邓相抗衡的、无可争议的第二大老。为什么陈有这么高的地位呢?大体说来,原因有三:一是党内资历深厚。早年与共产国际相联系的经历不说,‘文革’前在所谓‘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排名在邓之前。二是品格、能力与威望。陈云这些方面在中共内部俱能服人。就品格讲,陈云不仅以清廉公正著称,而且在‘文革’后确实做了一件出以公心的大事,并由此奠定了可以不买邓小平账的政治基础。这件事,就是和叶剑英等一起敦促华国锋请邓小平出山。既然当年陈地位在邓之上,而陈更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公认的经济专家,则在‘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以陈已经‘平反’之身,不去敦请甚至阻挠当时还在挨批的老邓出山,而是自己试图联合叶剑英、李先念主导朝政,恐怕也可以算是名正言顺。偏偏陈云要把老邓请出来压自己一头,这确实是老成谋国之举。同时,陈云还为刘少奇、彭德怀、陶铸以及一大批老干部的平反出了大力,这也进一步提高了他在中共党内的威望。

陈云的第三项资本,就是他那战争时期横跨红区与白区、建设时期横跨党务与国务的权力基础。红白区的事情先不说了,就党务而言,陈云当过中央组织部长,掌握人头;就国务而言,陈云长期主管经济和财政。可以说,陈是‘建国’后‘文革’前中共经济管理体系的第一号人物;国家计划委员会这个毛泽东眼里权大无比的‘小内阁’,就长期在陈云掌握中。陈的门生,往往也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历练。其中最突出的是姚依林,是改革年代的第一任中央办公体主任(接替汪东兴),也做过国家计委主任,在八十年代中共领导层中也是改革和保守两派均承认的经济大专家。记得八八年夏天经济形势出现问题,赵紫阳在提出经济决策思路的时候,总要先找姚商量--而那时李鹏是总理。李、姚都是保守色彩鲜明的人物;赵这么做,显然是因为尊重姚的经济专才。

姚依林虽然八七年就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但是身体不好,天不假年,并没有能够成为陈云的传人。和姚差不多,宋平也是曾任中央组织部长和国家计委主任,并长期主管农业,是陈云式的党务与国务一把全揽的领导人物。偏偏宋平也有白区工作的背景,与中共‘白区党’两大山头即刘少奇系和周恩来系都渊源深厚。特别是,由于做过‘封疆大吏’(省委第一书记),宋平政治历练与能力似乎优于长期在中央部委工作的姚依林。所以,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后中央领导层改组,宋平与江泽民、李瑞环一起进入政治局常委。江是李先念提名,李是邓小平推荐,而宋当然是陈云的选择。

其实,以我的分析,那时邓小平之所以接受李先念的人选,原因恰恰在于担心陈云势力坐大。试想‘六四’后赵紫阳、胡启立下台后的前台权力格局,常委还剩李鹏、乔石、姚依林三人。无论是按排名顺序递补,还是论功行赏,应该都是李鹏继任党的总书记;而国务院这边,总理李鹏如果高升,则应该是排名第二的常务副总理姚依林接任。李与姚都是陈云门生,而非老邓嫡系。庋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