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价不断下滑看中国宏观经济病态

北京当局公布,今年头两个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呈现强劲增长,第一季度增长率为7.6%,第二季度增长率达8%。然而,与此极不相称的却是,物价持续下滑,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去年初,全国物价微幅上涨,当局声称通货紧缩的局面结束。殊不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再度开始掉头下跌,迄今,物价连续下跌已经十一个月。以七月份来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0.9%。其中,城市下降1%,农村下降0.7%。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全国物价水平一跌再跌?

其一,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鉴于富人与穷人的两极分化愈益突出,中等收入者的队伍未见成长,以及城乡差距急剧扩大,以至国内消费者构成与消费品结构脱节。比如,当所有消费品都呈现价格下滑之际,仅有服务价格继续上涨,而服务性行业,恰恰是大款们的日常消费行业。除此服务行业之外,针对其他商品,富裕阶层消费饱和,中等收入者消费有限,穷人阶层消费不起。之所以如此,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失衡。不参与创造GDP的要素分配过多,参与创造GDP的要素分配不足。

其二,下岗失业人数继续增加,民众普遍缺乏消费信心和消费热情。长假旅游消费热潮减退,使所谓“假日经济”沦为泡影,便是一个明证。受此影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也大幅下降。

其三,经济结构不合理。人民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工业方面,呈现两难境地,即一方面,多年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大量过剩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换代才刚刚起步,这种两难局面又刚好与消费结构转型相伴,恶化了供求关系。其四,当局政策失误。国内市场内需不足,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当局的一贯做法,仅仅是大举国债,盲目增加货币供应量,试图以扩大政府投资,来刺激就业与消费,然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弊端却从未得到改造,举债的结果,只是徒劳地积累了更多呆滞、空转的资本,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其五,外力作用有限。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增长和外商投资所拉动的。到7月份,出口年比增速升至28.1%,而1到7月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年比增长22%,计算下来,上半年,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国经济增长,是由出口增长和外商投资所构成的。

然而,外因从来主导不了内因,经济体制的沉□,大面积的官场腐败,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政策,均使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变得积重难返。再说,加入WTO之后,关税降低,国外廉价商品渐渐涌入,使国产货相形失色,也难免国产货面临价格下调的压力。

所有这些表明中国经济仍然深陷通货紧缩的严重危机,呈现于一些大城市的表面繁荣,代替不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停滞和病态,更代替不了广大农村的赤贫与动荡。高位数的经济增长,与连续不断的物价下滑,本身就构成了中国经济的荒谬与矛盾。

本文留言

作者陈劲松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