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十大时髦
一、官员要知识 个个是硕士
以前官员们是不赶这个时髦的,常常以"我是大老粗"而自豪的。慢慢地开始讲文凭了,大概是受了基辛格这博士,李光耀那博士的影响吧,开始讲文凭了。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路子越来越歪,不象样了,出去交 换一圈名片,政府官员中的一半是硕士了,吃一顿饭,发现另一半在念在 职硕士。其实,中国的国情大家都知道,上了三十五岁的人群当中,能有 多少硕士?现在,不仅多,而且还都是名牌货。
二、学校抓规范 有学不让上
规范化据说是国外管理的最大特点,我们却髦得不是地方官员们都有 了硕士学位,不管他们的文凭正规不正规,近两年抓起学校的正规化来了 。首先,是关了一批民工学校。人家一家进城打工,有的小孩生在城里, 长在城里,说城里话,可就是不让上城里的学,人家自己办个学校吧,还 说人家不规范,硬要关掉。
我小时候在农村读的小学,现在回忆,那学校的校舍是真破,大冬天 也豁着个大窗户,读初中时,也没个桌子,坐地上,凳子写字。但我毕 竟读出来了。最近回一趟乡下,发现小学从原来的一个村一所,变成了六 个村一所,原来整个公社的四所初中现在变成了一个乡一所。小学升初中 的比例大大降低,打听一下原因,居然是要办规范化的学校,把不规范的 都撤了。
还有就是大学,民办大学的开办,条件也是这规范那规范,大学扩 招也有不少人反对。原因也是怕坏了规范,宁缺勿滥。
其实读书这事不必搞宁缺勿滥。比如一个学生高中毕业了,去读了几 年不规范的大学,也不会比没读差吧?何必强求什么规范?
当然,有时会有一些骗钱的大学,那是民事纠纷,可以由民事程序 解决,如是诈骗则自有刑事程序。就是在美国,有那么多的大学,近几 年的不也照样有那么多的大学新诞生吗?骗子大学也多得是,犯不着去 为办教育添那么多的障碍。
我有时想,当年的抗大是不是很规范?美国的斯坦佛刚开始能规范 到哪里去?
先保证有书读就行了,然后才能求规范
三、城市目标花园化 希望工程干巴巴
如今,领导干部没有不出国的,开开眼界没什么不好,总比清朝的 那帮腐朽们好得多。问题出在我们不是去考察人家是怎样发起来的,而总 是去看人家发起来了后是怎样过日子的。比如吧,我们看了人家的马路, 看了人家的居民区,觉得象花圆一样,回来就开始造花园。象北京上海这 样的城市,为了一小块景观地动辄多少个亿,好象造好这个绿地就山川秀 美了。
城市是要美化的,但要先解决基本问题,先是孩子们要吃饱穿暖, 然后再读书,然后再开始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一方面在大搞花团锦簇,一 方面确在到处讨钱盖希望小学,总不是道理。我也去过那象花园的国家, 是漂亮,但没听说他们的孩子们有义务教育的困难。城市是中国的城市, 农村也是中国的农村。
前两年,我还听说过东北一个市长喜欢用足球做城市名片,还动用几 百万市财政买球员,我恰巧还发现该市农村地区还有人向希望工程申请学 费。你说这市长的洋时髦赶的是时候吗?
四、要进五百强 数字天天涨
就这两三年吧,沿海的要进国际五百强,西部的要进全国五百强。也 不想想人家通用电器一百多年发展起来的呀。
我们要跨越式发展,把小拖船五百只绑在一起,以为是万吨轮。是五百强风浪没来,自己先乱了。
前几天又听说江苏的领导觉得自己省的企业比山东的海尔小太多,没 面子,又把七八个大企业划给了熊猫集团,连省建工集团也进去了,估 计山东不动作的话,年底报表要输了吧,海尔输给熊猫。
五、企业改制忙 没空细算帐
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什么法人治理结构现在在企业管理方面大概是最 时兴的洋玩意了。有谁会不赞成这些东西呢?可我们见到的那些改制的上 市的公司都做了些什么呀?
还是国有的,却套用了国外的民有企业的一套东西,结果呢,企业 当家人责任心没有,但处置企业的权利却有了。于是我们看到的改制企业 好不过三年必被掏空。
其实,国有企业哪个国家没有?国有企业就有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 ,比如共用事业中的民用水电邮政等,大多数国家是国有的,对国有的企 业,就是严格由政府控制的,如人事,价格等,重要的事甚至会惊动议会 立法。那有国有企业交给几个又不是大股东的几个人去处理的?
通用电器的管理方式好吗?好,但他不适合国有企业。赶那时髦,只 能浪费国家的钱。
那国有企业效益差怎么办?国有企业就不该是赢利性的。国家何必 与民争利?既然我们要搞市场经济,那么,该搞国有的地方就搞,不要 去赚钱,不该搞国有的行当就别搞,搞了就会亏,不管你搞什么治理结构 ,都会亏。
六、只要高科技 其他都不理
企业要搞大高科技的,这是多么时髦的东西啊。有些地方抓也不错。 可是传统产业也应大力发展呀。我们有那么多的地方那么穷,还是接受一 些传统产业吧。比如纺织,我们替全世界织布有什么不好?现在,走遍全 国都是高科技开发区,有的领导人对传统产业都不屑一顾。就怕高科技搞 不好,传统产业也没戏,麻烦就大了。看看东南亚,情况怎么样?其实 ,日本不也或多或少吃了这方面的亏吗?高科技搞不过美国,传统产业又 被抢了生意,十年停滞也是事实。难道我们比日本在开发高科技方面更有 把握。
高科技要发展,但传统产业更不能放。
七、官办孵化器 风险多少亿
这也是一个时髦玩意儿。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些风险投资及一些其他 辅助工作,目的是培育新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这东西是能用纳 税人的钱搞的吗?国家的钱只能用来做共用事业,怎么能用来冒风险呢 ?孵化器里的企业两年生存率不超过10%,赔的钱谁负责?
我讲个孵化器的事。最近两三年信息产业部希望能发展国家自己的大 规模集成电路产业,于是要发展设计公司,办法就是搞孵化器。搞了多少 ?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七个,东西南北都有,据说是均衡布点,全 面发展。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这种芯片设计的活怎 么会分那么散?美国也不就一硅谷吗?你倒要七个?谁都知道这种事由政 府办必然办成大家分遗产的样子。虽然已分成七个了,还有几个省在往 部里跑呢,还得分。
这种事,压根就不该政府办,叫民间办,自然会哪儿赚钱往哪儿钻 ,自然就集中起来了。如果硅谷由美国政府办,也会分成五十摊的。
八、最低工资怕最低,不顾企业竞争力
有人赶这个时髦,已经是一种天大的进步了。先进国家都有最低工资 标准的。关键是最低是多低?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几乎是一年一提高,现 在已经六七百了。
我们到了这样的时候了吗?人民的生活水平真能用最低工资标准来保 证吗?全国那么多的体力劳动者(农民)等着工作,用得着那么高的最低 标准吗?
我们国家不就是劳动力便宜吗?只要有人做,就用便宜的农民工好 了。对国家来说,都是国家公民,让农民多做点有什么不好?
人为地调高工资对国家没任何好处,因为这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会 影响投资意向和热情。投资少了,工作机会少了,光有个标准有什么用? 在还有几亿人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你能说那个标准是合 理的吗?
大家都说东亚东南亚国家自几年前危机后没缓过气来,他怎么缓呀? 我认识一个新加坡的人,他干脆说,新加坡好不起来了,因为新加坡的工 资已经太高了,不适合搞传统行业,但又没能力搞美国人的行业。其实台 湾韩国不都是这样吗?
也许有人会说,那我们中国人就永远拿低工资?事实上,工资要高 起来,不是靠什么规定提高的,当没有人为七百块工作了,你的最低工资 就可以定七百块了。如今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工,你着什么急?比如我们也 规定最低年薪三万美金,你就能过美国人的日子?恐怕真要这样规定只会 使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
我们要说大是,最低工资标准太高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也会影响国 家发展。
我们现在不必搞最低工资标准,我们要搞的是最低生活保障,也就是 不饿死人,不冻死人。多少呢?也就是每月一袋米,每年有棉衣,孩子 义务教育。硬要搞最低工资标准,那就把最低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统 一吧。
那些和别人攀比最低工资标准的市长们要不了几年就会后悔的
九、到处办论坛 草台唱大戏
这也是洋时髦。大概是从上海的财富论坛后髦起来的。现如今,论坛 越来越多,西部论坛,东部论坛。。。我还看到一个县级市办的国际经济 论坛,行业论坛更多,信息化论坛我就看到好几个报道。
搞论坛没什么不好。只是不要动不动由政府花钱主办。比如吧,财富 论坛就一直是由民间主办的。你开西部论坛也可以,真有意义,别人自己 会掏车马费,何必掏政府大钱。
十、官员多才艺 高雅又风趣
不知谁带的头,领导人们都喜欢表现自己多才多艺了。本来才艺多是 好事,但在政界形成附庸风雅之风就不好了。我见过一个县长,下乡视察 工作,为了表现与民同乐,安排了在农民家里同人家一家门唱卡拉OK,还 拍了电视,我还在一次宴会上,发现一个小工商所的所有干部都能唱很多 的歌,不知道他们花了多长时间练的。我有时真想提醒他们,别唱的比 上司还好,免得惹嫉妒。
现在,由于风雅成风,不是已经有许多的官员的办公室很有品位了吗 ,花的谁的钱?不是很多官员的家里的字画很有层次了吗,花的谁的钱?
----------
附:民谣二首
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二首官场民谣,已非风、谏一类,供参考 。前一首出自作家陈世旭在《人民文学》2002年第8期《救灾记》,至厅级 而止,他没敢写省、中央,乃余拟补,均有事实依据,估计原作更精彩; 后一首出自《读者》2002年8期,这两类乃“正经”刊物,如此民谣自理应 被喉舌封杀抄,彼既然刊登,自是社会反映和民众心理需要,于此颇可见 中共人气。
一、
股级:喝黄酒、看黄片、睡黄脸婆;
科级:喝白酒、打白条、摸白手;
处级:喝红酒、收红包、亲红嘴;
厅级:喝洋酒、抽洋烟、泡洋妞;
省级:喝花酒、入干股、包明星;
中央:喝补酒、吃地皮、玩名妓。
二、
战争年代: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儿女一帮;
开放年代:白米饭、王八汤,儿女一个,老婆一帮。
- 关键字搜索:
-
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