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有怪事多

一年一度的“会”期间,有不少地方官员、代表纷纷汇聚北京,其间趣闻怪事多多。

饭票能剩下一大摞

代表团里剩饭票的代表不在少数,但一些地方官员的饭票剩了一大摞。没有具体统计这些地方官员代表究竟在驻地餐厅吃了多少顿饭,据保守的估计,除了早餐,一些地方官员代表午、晚两餐在驻地就餐的次数不到三分之一,尤其是晚餐,相当一部分地方官员代表在北京各处的酒楼里推杯换盏──有他们请中央相关部门的,也有北京的同乡、朋友、同学请他们的(多数是公款吃喝)。每年3月都成了北京各酒楼的黄金时节,一位酒楼的老板说:我就盼着开大会。每年“两会”期间,北京稍有特色和品味的酒楼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开会随员何其多

按规定,只有代表团的正部级干部来开人代会能带秘书。但每个代表团的随员之多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身份是代表团的工作人员,有的随员甚至用的是D号记者证(地方媒体的记者证),当然,这些随员是不做具体会务,也不写稿的。一些地、市级领导的随员不能办驻会的证件,就在本地驻京办事处或联络处住下,有的为了方便,干脆住在离领导驻地很近的其他宾馆。“两会”期间,各驻地附近的大宾馆如五洲大酒店周围的“凯迪克”、“汇园”等宾馆家家爆满,里面住的很多都是这类随员。有些市委书记、市长一人开会,能带两三个随员。按理说,大会的保卫、服务工作都做得很周到,代表们的生活、安全不需要再找人照顾。随员如此之多,来干甚么呢?为了工作方便,说明白一点,就是为了“跑部”方便、打点方便、联络方便。

夜深住房仍冷落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刚刚做完,记者到一个团的驻地,想随机敲开代表的门,请他们谈谈感受。记者敲了不下10个房间,只有两间房当时有代表在,一看表,已经是晚10点多了。而这两位代表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都来自基层。那些住房冷落的代表此时肯定不在“议政”,也不在休息,他们究竟在干啥,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两会”是每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代表们来北京审议“一府两院”的报告,共论国事,全国人民对大会的质量自然寄予厚望。代表们来北京和熟人联络一下感情也无可非议。但有些代表却把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联络感情”上,使人不能不怀疑他们的议政态度和议政质量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