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选出电影史上十大华语片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花了两年的时间筹备,完成《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两百部》一书,同时邀请会员及撰稿人再选了个十大名单出来,台湾影评人闻天祥先生还一一进行了点评。-小城之春(费穆,1948)
二次大战后,颓败的庄园,百般无聊的少妇与患有肺病的丈夫、正在求学的小姑、以及家仆老黄一块儿生活,而小姑也对这位风度翩翩的大哥哥产生爱慕,于是产生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紧张关系。不少人认为这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
-阿飞正传(王家卫,1990)
《阿飞正传》可以说是奠定王家卫个人风格的代表作。颓废的60年代风情,让时间像被定住般地任他耍弄,一群偶像巨星则在其间脱胎换骨。恋人的絮语虽迷人,被情所伤、舔舐伤口的悲哀,更叫人怅然。王家卫拍出了90年代香港电影最独特的银幕风景,也改写了过往全然类型化与体制化的香港电影作法,提供了其他的可能性。
-悲情城市(侯孝贤,1989)
借着“二二八事件”前后,一个地方大家族的兴衰事迹,挥洒成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全片在多线叙事、众多人物关系的网脉中,不带乖张暴戾地诉说历史。
-大路(孙瑜,1934)
本片描述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一群年轻的筑路工人赶筑军用公路的经过。两个女主角在片中极度亲昵的调笑,以及目睹众男裸泳的豪放大胆,尤其是黎莉莉机智泼辣、接近大地之母的原型,以及男主角金焰迥异于华语电影奶油小生传统,都说明了孙瑜在那个被后人划归为写实主义的年代,其实洋溢着更多浪漫主义的理想精神。尤其电影最后,遭敌机扫射而牺牲的英雄爬起来继续筑路,超现实般的意象,更强烈热烈地展现了孙瑜豪情奔放的浪漫本色,而成为公认的代表作。
-侠女(胡金铨,1971)
分成上、下两部的《侠女》可以说是胡金铨从纯武术世界进入到一个带有宗教救赎可能的世界的转折与里程碑。影片内容虽然是他最擅长的忠良之后如何在奸佞宦官的追击下逃生及复仇的经过,却是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警语中结束。片中徐枫饰演的女侠形象,冷冽有型,而一场飞身上树、俯冲残敌的惊人剪接场面,则是至今都叫人叹为观止的经典示范。
-黄土地(陈凯歌,1984)
第五代导演中,陈凯歌的《黄土地》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时他被借调到广西制片厂,拍出了这部以空间作出诸多象征,对于传统多所批判的电影。风格清新沉稳,不但为他获得了最早的国际性瞩目,也让第五代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发声者。
-神女(吴永刚,1934)
吴永刚这部作品借由一个历尽辛劳送儿子上学念书的妓女,因为所存的钱被控制她的恶霸所盗,愤而杀人的故事,反映了30年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不公、民生凋敝的原罪,于是“神女”被塑造得宛如“女神”,成为一种受难大众的象征。如今最脍炙人口的则是自杀身亡的传奇女星阮玲玉,在片中细腻非常、近乎典范的演技。
-童年往事(侯孝贤,1985)
这是侯孝贤的自传式电影,但影片却透过父亲、母亲、祖母的去世,非常技巧地点出台湾历史的变迁,从个人家庭史放大成台湾历史的写照。但由于是作者的有感而发,那种悔罪式但又不至过度煽情的笔触,令本片散发着一股迷人的气韵。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1991)
杨德昌也许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但那是他成长的年代,他深受影响的氛围,透过光影的魔术,重新去检视回顾,于是政治的、文化的、两性的、同侪之间的,各种压抑与亟欲突破的挣扎,都在片中重构的世界里,仿佛活了过来。
-一一(杨德昌,2000)
本片整体结构匀称有序,可以说是杨德昌近年最成功的作品。
- 关键字搜索: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