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渡洋”返华扬威

(北京新华电)正在北京召开的中药现代研究学术研讨会上,600多位专家对目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洋中药”围剿国药的现状表示极大忧虑,他们担心不久后中国人倒要吃进口的中药了。

  作为传统中药发源地,目前中国中药出口仅占国际市场的3%至5%,其中附加值高的中成药出口仅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而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热销的德国和法国的银杏叶制剂、日本的救心丹都是中药的“衍生物”。

  当代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观念,使得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中草药及其制剂也在迅速增长,现在每年世界中药贸易额已达4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美国的增长速度更快,达到20%,中药销售额占140亿美元。

  面对前景广阔的世界中药市场,中国中药产业却因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和包装等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知识产权保护薄弱,新产品开发及基础研究滞后等原因逐年萎缩,目前中国中药贸易仅占国际市场3%至5%的份额,并且附加值高的中成药出口只占其中的21%。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并且早在1998年就已超过中国出口的中成药贸易额。据预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三年内,药品进口的关税平均下调60%,“洋中药”进口额还会增加。

  据《北京日报》报道,中科院院士陈可冀等专家在研讨会上指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就要遵循它的游戏规则。

中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已启动

  在国外,药品要有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有详细的说明,包括成分组成、作用机理等等,而且对重金属、农药残留、野生动物成分监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药的现代化意味着加强工艺,不断开发和创新。

  会议透露,中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已经启动,国家计委已为年产14亿粒通心络胶囊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立项,投资1.12亿元改善其制药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中药产业升级。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