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的崩溃——三峡工程移民迁移线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一、红线的警告在风景秀丽的长江三峡地区,有一条世界上最长最长的红色警告线,这就是三峡大坝工程的 移民迁移线,这条延伸在长江两岸的红线共有1千多公里长。
如果用阎罗王的生死簿来形容这根红线也不为过,搬迁还是不搬迁,就由这条红线说了算。居住在这条红线以下的人们,必须为三峡工程、为“国家的利益”作出牺牲,在限制的时间内迁家挪坟。三峡工程公布的移民113万人,就是以这条红线确定的。同时这条红线也是三峡地区今后发展建设的基准点,一切建设,无论是公路、铁路、桥梁还是工厂和住房,都要参照这根这条红线。住在红线以上的人们都感到庆幸,因为他们可以留在未来的“天堂”中,尽情享受三峡工程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红线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保证,红线以上的地区,绝对不会被三峡的库水所淹没,可以高枕无忧。
人人都知道这条红线的分量,但是没有人敢去思量,这条红线画得是否对。
二、红线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报告,当长江流量在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时、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大坝上游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75米;
秭归老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巴东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巫山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奉节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云阳老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万州∶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忠县∶175.1米; 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丰都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 ∶175.3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李渡镇∶175.4米; 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根据原全国政协委员陆钦侃先生提供的资料)
为什么要选定海拔177米作为标准,这是在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上再加了2米高的风浪保险。这根红线就是依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数字绘制的。在宣传三峡工程的电视片中,人们常常看到计算机模拟模型,600多公里长的三峡水库中水位上升,然后到海拔175米处停住,形成一个高峡中的“ 平湖”。
三、红线的错误
笔者在对三峡工程的研究中发现,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各个专业组报告之间矛盾百出。例如 移民组认为三峡水库的蓄水面是个平面,从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到涪陵李渡镇的493.9公里的距离内,只有0.4米的水位差,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0081,即100公里长度中8厘米的水位差(在自然状态下,从重庆到宜昌的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2.3),可以说基本没有水力坡降。而泥沙组则认为三峡水库的蓄水面是个曲面,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7(为自然状态状态的三分之一,与上荆江的平均水力坡度接近)。泥沙组的水力坡降为100公里长度中7米的水位差,是移民组的90倍。泥沙组采用 万分之0.7的水力坡度,是为了论证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可以解决。而移民组采用 万分之的0.0081的水力坡度是为了减少纸面上的移民人数,有利于工程批准上马。
用泥沙组的平均水力坡度来绘制三峡工程的移民迁移红线,那么移民人数就远远不止113万;用移民组的水力坡度和回水线来论证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那么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被淤死。同一个大坝,同一个水库,关于水库的水力坡度和回水线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1991年国务院审查批准的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并存。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就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批准了三峡工程的上马。
关于三峡水库的水力坡度问题,笔者曾在1997年专门拜访美国加州贝克莱分校的里阿普德教授,他对三峡工程在泥沙和移民问题上采用不同的假设感到吃惊,他认为泥沙淤积从库尾开始,向前后两个方向发展,而中国认为只向前发展。按照里阿普德教授的理论,重庆的淹没将会比笔者预测的更加严重。同时笔者也与一位在美国水利公司工作的当年大学时的同窗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笔者的观点,20年之后将会被证实是正确的,但现在人们很难接受。从美国回来之后,笔者用书信的方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反映这一严重问题,但至今没有收到任何答复。
四、“傻瓜和疯子”-- 伊文的论证方法
1998年长江发生洪水时,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们说∶“要是有了三峡工程,何愁长江洪水逞凶狂。”三峡水库在海拔145米到175米之间,有防洪库容221亿立方米。这两个水位不是三峡水库在任何点的水位,而是在大坝坝址处的水位。海拔145米称为防洪限制水位,海拔175米之间称为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根据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负责人林秉南的报告和水位调度曲线(林秉南∶工程泥沙,第38页),当三峡水库采用防洪调度后,坝址处的水库水位,将从145米上升到175米,这个水位将根据防洪的情况,这个水库将保持半个月到几个月。问题是∶当三峡水库坝址处防洪蓄水至海拔175米时,三峡水库的水面还是一个平面吗?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还在海拔175米吗?坝址上游各地的水位不会超过这177米的红线吗?在接受记者北明的采访时,笔者谈到了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和淹没问题,用泥沙组的平均水力坡度来计算三峡水库淹没,当三峡水库利用其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发挥防洪效益,蓄水位至海拔175米时,则三峡水库末端的重庆市(距大坝坝址600余公里处)的淹没水位就应该是∶ 600公里 乘以万分之0.7,再加 175米,等于217米。北明的采访在“华夏文摘”1998年9月4日第388期发表之后,一位名叫伊文给华夏文摘编辑部写了一封信,也发表在“华夏文摘”上(华夏文摘”1998年9月11日第389期∶到这里我真的怀疑这位王水利专家的水平,怎么竟会把重庆的水位给算错了.照他这么一算,重庆的水位就变成了217米,那么重庆真的被淹得差不多了.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真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是傻瓜就是疯子,否则怎么会让这样愚蠢的工程上马呢?只要稍有流体力学或者水力学基础的人都知道,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也就是说水位是平的,只是在库尾及其上游才有比降.
从伊文的来信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伊文认为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也就是说水位是平的。但这个观点并非来自流体力学或者基础水力学,而是来自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第二∶伊文把赌注押“在水库的水面是平”的结论上。但他也认识到,如果水库不是平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十分严重。
第三,伊文不是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而是简单地从“中央到地方都不可能是傻瓜或疯子”来推论三峡水库的水面是平的,三峡工程的淹没红线是正确的。
如果笔者没有理解错的话,伊文的结论可以改写为∶如果三峡水库不仅仅只在库尾部分存在水力坡度,而是处处都存在水力坡度,那么“真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是傻瓜就是疯子”。
五、汪小莲总工程师的数据证实∶从中央到地方既是傻瓜又是疯子
问题的焦点在于∶三峡水库的水面到底是平的还是存在水力坡度?如果不是平的,水力坡度又是多少?其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要等到2002年12月,就水落石出了。从那时起,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到2003年6月,水库蓄水到海拔135米(称为一期蓄水位),三峡工程的第一批发电机开始发电。在这个伟大的时刻,中国领导人一定会亲临三峡水库出席这个盛典。此时,三峡水库会以真实的面目予以回答。这流水,长江中滔滔向东的流水,它不会说话,千万年来一直按照自己规律行进,无人能够阻拦。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只要三峡水库里的水还在流(三峡工程发电所必需的),水库的水面就是个曲面(否则再有“排浑蓄清” 的良策也无法解决泥沙淤积问题)!水流动要克服阻力,要消耗能量,所以只有存在水位差,水才能流动!长江流水中泥沙含量大,平均每立方米的流水中有1.2公斤的泥沙(平均年输沙量5.23亿吨),要搬运这么多泥沙经过这600多公里的水道,难道不需要能量?
2001年11月30日,中国三峡工程日报发表了记者陈平采访长江水利委员会库区处汪小莲总工程师的报告。这是中国官方机构第一次公开发表关于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各地不同的水位 ∶
当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时,库区二十年一遇(72300立方米/秒)的来水的设计回水水面线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35米;
秭归老县城∶136.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水位上升1.1米)
巴东县城∶137.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水位上升2.7米)
巫山县城∶143.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水位上升8.2米)
奉节县城∶146.7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水位上升11.7米)
云阳老县城∶148.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 水位上升13.4米)
万州∶150.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 水位上升15.1米)
忠县∶154.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水位上升19.8米)
丰都县城∶157.8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水位上升22.8米)
涪陵166.2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水位上升米31.2米)
水库影响末端在涪陵李渡镇,高程为169.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水位上升米34.4米)。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作者所补充。
从2002年底到2003年六月,三堪又反Φ乃
- 关键字搜索:
-
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