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悲哀--对李鹏家族丑闻与吴征杨澜事件的比较

去年11月,出现了两个与中国有关的新闻眼,一个是中国《证券市场周刊》在一篇题爲《神秘的华能国际》的文章中揭露,华能国际电力和李鹏家族联系密切,形容李鹏的夫人朱琳是华能的"船长",而李鹏的儿子李小鹏则是这家公司的舵手──华能电力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1998年在香港挂牌上市,李小鹏是该公司的董事长。文章刊出后朱琳罕见的通过媒体上公开“辟谣”。在中南海的干预下,所有刊登此文章的杂志被要求回收,杂志责人王波明(王炳南之子)数次检讨,文章作者马海林(武警部队干部)更是遭到被捕。在第二周的《证券市场周刊》发表致歉信,并更正说,华能国际和朱琳无关。

另一个是互联网上对吴征和杨澜夫妇的诚信提出质疑。吴征现任阳光四通媒体(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和在美国上市的新浪网董事局联席主席。杨澜则爲阳光四通媒体(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香港阳光文化网路电话有限公司集团主席。在国内外中文论坛上,人们从吴征的学历到人品,从杨澜的"编造留学经历"到她的《凭海临风》……几乎从头质疑到脚;吴征杨澜一方,也通过公司公告和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予以回应和反击,但实际效果是,他们刚一辩解完,新的一轮质疑和指责又接踵而至。双方交锋的关键,也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吴征的五个学位是否造假。

这两个几乎差不多时间发生的新闻眼,在过去四五个月中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吴征杨澜诚信问题出人意外的发展成一个持续时间超常的新闻焦点,不但有余杰、曹长青等海内外著名写手下场交锋,多维新闻网等开设"吴征杨澜事件"的专题讨论,更由于吴征杨澜的有恃无恐,不但上纲上线把批评者定性爲"反动分子",甚至扬言要将其揪上法庭,这在客观上无疑于火上浇油,使这一事件新闻热度居高不下,尤其在一些中文网上大有持续发烧的趋势,一度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到了今年两会,它似乎也爲国人关心社会诚信和学术打假作了重要的铺垫。

而揭露李鹏家族丑闻的那个新闻眼,早已在海内外媒体上不见了踪影,似乎烟消云散,甚至也不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记忆之中。尽管,李鹏家族腐败丑闻在中共全面腐败的大潮里是一个其分量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的典型案例,同时由于李鹏在权力的顶峰,他和他的家人的一举一动,对于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更具有指标意义,无论从新闻本身,还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看,李鹏家族丑闻有一百条理由比吴征杨澜事件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它具有新闻热点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和可能,尤其在中国特定的言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突破李鹏家族丑闻政治敏感性的藩篱,更能够满足新闻工作者和知识份子爲普通群众行使知情权的使命感。

有人极而言之,怀疑对吴征杨澜事件穷追猛打的媒体和写手们,是否是有意在转移新闻舆论对李鹏家族丑闻的注意力,也就是俗话讲的"小蚂大帮忙"?这种疑问似乎有过于政治化情结作祟,但是炒作吴征杨澜事件,不但有拍苍蝇不打老虎的嫌疑,而且对于李鹏家族丑闻在客观上的确有"魏救赵"的效应。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媒体和写手们,把对付吴征杨澜事件同样的热情和火力,投入到揭露批评李鹏家族的丑闻上去,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当然,吴征杨澜那种新暴发户弄虚作假的丑闻自有其新闻上的功用,对之揭露批评也完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纵贯一些参战写手们的态度立场,我绝不怀疑他们“打假”的诚意,也不认爲他们会去爲李鹏家族"保驾护航",但是在诸多新闻眼中,轻重缓急的选择可能有失误,以致被“小骂大帮忙”的媒体所利用,也完全是可能的。所以,恰恰是他们在爲其坚持的信仰义正词严而战,并自信取得了某种成功的时候,却迷失了更大的目标,不知不觉成爲了别人声东击西的工具,这在中国社会处于大转型的过渡阶段,是许多人有的通病,因此也特别值得警醒。

也许,把李鹏家族丑闻和吴征杨澜事件这两个新闻作类比后,所得出的"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印象,可能会让人感觉到正遭受"政治阴谋"的笼罩,尽管中共在控制和运作意识形态上如火纯青的功夫,足以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然而在传统惯性的驱使下,不少人还是欲罢不能、甚至是“本能”的掉入那种意识形态"舆论导向"的陷阱。其实,媒体或写手们自觉的"避实就虚"和"避重就轻",远比"政治阴谋"的舆论导向还要危险、也更可悲。

(大纪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卜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