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近半工人丢饭碗 工厂接连倒闭

北京本月召开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国有重工业集中地的东北地区爆发近十年来最严重工潮。从黑龙江的大庆到辽宁的辽阳市,工人天天上街示威,至今仍未完全平息。

明报3月27日报道,这波抗议浪潮不仅人数众多,三地(加上抚顺)示威工人合计近十万人,而且颇有组织,自行选出工人代表和提出示威诉求,初具“独立工会”的影子。本报记者近日奔赴东三省采访,了解失业工人的苦□和探讨工潮的动向,分别于今明两天刊出“东北工潮”专版,敬请垂注。

失业危机引发的工潮正冲击东北三省。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宁,因大批重工业工厂倒闭、破产,已有半数工人失业,全省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总数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东北的吉林省、黑龙江省的经济近十年来均陷入停止甚至衰退的边缘,而且还在恶化,工潮持续不断。

曾是重点建设区域

记者近日走访辽宁省沈阳市和辽阳市,满街的下岗工人,令人触目惊心。在沈阳重型工业集中地的铁西区,工厂大批大批的倒闭、破败,苟延残喘。沈阳重型机械厂曾经盛极一时,如今非常惨淡。在工厂大门徘徊的下岗工人老张告诉记者,该厂原有三万多名职工,近年推行“男职工五十岁退休、女职工四十岁退休”政策,至去年已有二万多人下岗,剩下八千多人,该厂随时会倒闭。

附近的沈阳冶炼厂,门前“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标语还在,但原有二万多人的工厂如今已人去楼空,机器停转。沈阳的传统大企业,包括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等,几乎没有一家不陷入经营困境。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去年连任时曾说,他是受命“危难时”,要勇打“攻坚战”。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是历史上形成的。中共建政以后,国家□力对东北地区重点建设投资,五十年代初期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百分之十一点六集中在辽宁省,投资在吉林、黑龙江的比例也达到百分之四至五的水平。

设备老化生产力低

不过,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老工业区弊端逐步显露,大量国企效益下滑、工人下岗,原因大致如下:

●设备老化、技术陈旧,一些企业甚至还在使用日本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设备,竞争力弱;

●资源枯竭,如矿山、石油等相关企业的资源逐步枯竭;

●腐败严重,沈阳就出现“慕马大案”(沈阳市长慕绥新、副市长马向东)集体贪污案;

●管理落后,工人“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竞争力不足。

以辽宁本溪钢铁厂与上海宝钢集团比较,就可看出本钢的生产力低。本溪钢铁厂有十七万人,年产一百多万吨钢,而宝钢只有一万六千多名员工,年产钢材却达到二百多万吨。由此可见东北工业的老化。

八万工人上街抗争

由于工人大量下岗,部分人忍无可忍,举行示威,要求生存权。如辽阳、大庆、抚顺本月就大约有八万工人为生计而上街抗争。在当局高压和怀柔并用的政策下,近日东北工潮渐见平息,但是,造成工潮的基本因素并未消失,工潮随时再起。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