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仰的年代
近日看体育新闻,中央电视台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体育新闻时间报道了中国足协关于黑哨的处理问题。场面冗长而又让人觉得无味。其实对于中国足球的黑,我们并不是最近才知道,而且比起前段时间的甲B假球事件还要历史悠久的多。这些东西只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是乱七八糟,而足球界只不过是最容易让人注意到罢了。今年中国足球第一次冲进世界杯决赛圈,接着就有了甲B事件和黑哨事件,都还没让人来得及高兴一下。
听完体育新闻,我突然想起曾经在一张报纸上看见一个赤裸上身脸上抹着油彩的球迷,为了甲B事件而痛哭流涕,那张扭曲的脸让我突然意识到某种东西正在从我们的身上消失,仔细看去有一些陌生,因为那个东西名字叫做“信仰”。
一直欣赏一句话,叫做: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所坚持,但现在真正能做到这点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了。
记得曾经有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落水的民工而牺牲,继而便有了关于这种行为是否值得的问题,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悲。我不是说大家都放弃了自己的善良,只是在原则和利益之间,很多人都犹豫了,而这只是从旁人的角度去看而已,如果自己是当事人,站在利益这边的人会更多吧。
我不是在自我标榜,我甚至都不敢肯定遇到这样的事自己会怎样,那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气势早就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因为我们不是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活着,我们纯粹在为生存而活着,我们为了能生存必须找一份好的工作,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我们必须有好的文凭,为了有好的文凭我们必须上好的大学,为了能上好的大学我们必须有好的成绩,为了有好的成绩我们必须玩命的学习。就是这样,学习从一开始就有了谋生的印记,那种所谓的学习的兴趣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而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多,大学增长的速度明显低于学生增长的速度,为了能挤进大学,除了玩命的学习我们开始不择手段,开后门、送礼,于是我们慢慢地失去平常心,我们开始变成一个真正的实用主义者。
可怕的不是我们可能曾经站在利益的一边,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一点一点的蜕变,我们不曾放弃我们的善良和原则,但我们会偶尔地忽视他,以至于有一天将它彻底地遗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
看过一个关于911事件的笑话,大概是这样:
美国孩子对他的爸爸说:“我要当飞行员,要炸掉阿富汗的恐怖主义。”他的爸爸说:“好。”
阿富汗的孩子对他的爸爸说:“我要当一名恐怖分子,要炸掉可恶的美国。”他的爸爸说:“好。”
中国的孩子对他的爸爸说:“我要当和平使者,让世界再也没有战争。”他的爸爸说:“谁让你管这些闲事,老子给你这么多钱读书是为了你以后能有一个好工作,给我看书去。”
还开过一个笑话,大概是这样:
一个留学生在异国找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和女友开车出门。在一个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这个留学生左右看了一看没有警察,于是闯了红灯。后来女友和他分了手,理由是居然连交通规则都不遵守。
回了国后,这位留学生又交了一位女朋友,一次和女友开车出门。在一个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虽然没有警察车也不多,这个留学生却没有闯红灯。但是后来女朋友又和他分手了,理由是没警察却连个红灯也不闯,傻冒。
常在路上看见两个穿着很体面的人为了琐事破口大骂,看着这些人,我实在是有点可怜,为了那点可怜的口头利益,他们甚至都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我们的信仰只能来自于我们的那些所谓的“传统美德”(中国人一向有自我陶醉的习惯,在我们洋洋得意地向外国人介绍我们的传统美德时,不知道可曾想过这些美德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但在竞争如此激烈而又不择手段的社会里,我们开始一点一点的抛弃我们的“传统美德”,或者说我们的信仰,而最后,我们将变得没有信仰。
记得《麦田守望者》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在这里,我将它转送给这个没有信仰的年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