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感叹:大陆市场中看不中吃

中国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非关税障碍将逐年取消,国有企业独享的贸易权与境内配销权亦将于三年内开放,美其名为有意进军内销市场的台外商大开方便之门,但暗地里地方保护主义横列在前、再加上通路的垄断,惊人的内陆运输成本,台商多大叹大陆的内销市场是“看得到但吃不到”。

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根据前不久一项针对港商所做的多选项的调查显示,八九%港商认为政策法规不明朗是港商拓展内销主要障碍,此外,内地各种收费繁杂(八六%),假冒、伪劣及侵权行为经常发生(八三%),及商业纠纷不易处理(八六%),亦是发展内销的主要障碍。

从事大陆内销的台商所遇到的障碍其实与港商相差无几。而这种种障碍几乎都是依附着笼罩在大陆内销市场上最大的一只幕后黑手-地方保护主义。自一九八○年代以来中共中央的财政改革,赋予地方政府之税收自主权,再加上改革开放带来的地区的非平衡发展,种种因素影响下,形成一种被大陆学者称之为“诸侯经济”的扭曲经济结构。各地对各自工业进行自我保护和设限措施,以图利本地人。各地方不但以行政措施限制外地产品进入,并且禁止本地出产的重要原料外销。

地方主义鸿沟难跨

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州顶益食品总经理赖清跑表示:“在大陆经营内销第一准则就是把中国当成三十几个国家来经营,如果要经营品牌,更是苦不堪言,要维持同样品质,但每个地方的原物料都不同”。重庆顶益食品总经理曹生麟也说,地方主义是内销市场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顶新整个集团在九五年之后就确立一个政策,要去适应大陆各地不同的差距,而不是改变它。但这无形中就加大经营成本”。

差别待遇是地方主义的利器,欢迎外资来投资、作内销也可,但就是让你打不过当地企业。重庆太平洋百货总经理林志刚表示,像重庆当地百货-重庆百货,举凡土地取得、营业执照通通没有问题,“我们则是时常求爷爷、告奶奶。最令人吃不消的是双重标准,像重庆市消防局用比一般国际标准还严苛的标准来要求太平洋百货”。

排他性极强的中国大陆流通体系是台商进军内销的另一障碍。大陆的流通体系相当复杂,主要掌握在国营企业手中,而大陆内部市场情报搜集不易,外资企业难以进入其原有的体系,使得台商在开拓中国大陆内销市场时,必须建立不同的通路策略。

目前大陆的中小型百货公司,组织了约三十个商业团体,其中有四个是最具实力的,俗称“四大联会”。全国大型百货商店贸易联合会、全国大型百货商店经济联合会、华联商厦集团及全国新兴商场开发联合会。这四大联会其成员各有后台及特殊门路,垄断了大部分的流通体系,加上固若金汤的采购与分销通路,外来者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就像一名台商说的:“让你做的出来,但卖不出去”。

竞争不公难以施展

各种独厚国有企业的措施也为台商经营内销市场设下层层关卡。永丰余(中国)董事长陈毓均说:“总体而言,台商在内销市场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因为在税制上就被卡死了”,像国有企业实行包税制,各种进出口原料产品的关税常透过国有企业与各地政府举行秘密会议,自行决定某些优惠,台商面对这种不公平竞争,难以有所施展。

中国陆运的惊人成本,常常也让想从事内销的台商却步。研究机构麦肯锡就曾提醒想从事大陆内销市场的外商说,虽然入世后大陆将开放内销市场,但由地方主义衍生出来的交通运输成本将是先进国家的好几倍。光是广东一个省内的陆路收费匝口就多得吓人;重庆被长江分为江南、江北,无论往返皆要收费,两地都有厂房的台商戏称每天都要被扒好几层皮,种种各自为政的现象,皆令台商摇头不已。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