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梦的现实与荒诞
文强写的第三篇与瑞士酒店管理学校有关的文章,发生在圣诞前夜的那场凶杀案--2001年12月25日凌晨,在距苏黎世不远的瑞士小城阿劳(Aarau),一家中餐馆的华人老板被害,凶手只有17岁,是一名来自福建、正在瑞士卢塞恩某私人酒店管理学校的学生。行凶动机目前众说纷纭,但涉嫌此案者中有5人来自同一所酒店学校。文强的这篇报道,使“瑞士酒店学校”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作为国内驻瑞士某机构工作人员,文强两年前去的瑞士,在解释自己关注此事的初衷时,她特别向记者提及这样一件往事:“出国前,一位家长托人找我,要我帮孩子带点钱过去,说孩子在那边学酒店管理。带着几千美元和家长沉甸甸的期盼,文强来瑞士见到孩子后,却发现真实情况与母亲的描述差距太远。孩子也显得很无奈:“告诉家长有什么用呢?”“其实这里的许多学生不愿回去面对父母、拆穿谎言,可是在这里又真的学不到什么东西。实际上很多酒店管理学校都是劣质学校,他们是专门给中国打造的。”文强说,她遇到的一些中国学生,上了几个学期的课,英语却还听不懂几句。
“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就是呼吁社会来关注一下这些孩子们,他们的处境很不安,甚至处在危险状态。”文强在越洋电话里的语气有些急迫。在瑞士耳闻目睹的一些事情是,2001年春节前后,洛桑某酒店学校的一名男生,不堪生活和学习的巨大压力,投湖自杀。同年3月,洛桑某酒店学校倒闭,12名中国学生流落街头。8月,卢塞恩附近某酒店学校两名来自上海的学生在湖中游泳时溺水身亡,其中一人年龄不足18岁,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下岗,是跟亲戚借了许多钱来的。
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这股势头有增无减。“两年前,有一所学校因为‘骗’而有名,学生100%来自中国大陆,当时只有200人,现在已近400人,听说在国内还设立了办事处,甚至还参加了某城市的国际高等教育展。在国内招来的学生源源不断。”
目前在瑞士酒店学校中究竟有多少中国学生,没有人能够说出一个准确数字。据报道,以中国学生为主要生源的酒店学校有20余家,保守地推测,学生人数至少在2000人以上。
近年来关于瑞士某些酒店学校的报道从未间断,但为何仍有人如飞蛾扑火般前赴后继地求学?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前教育参赞张祖望直接了当地说:“原因很简单--瑞士的签证很好拿。”“美国去不了,加拿大、澳大利亚也难去,瑞士一些酒店学校不要求英语成绩,只要肯花钱就行,自然人去的多。”有的如意算盘是把这些学校当作跳板,借此转往其他国家。还有一些孩子和家长的想法是,即便去不了其他国家,在外边“镀金”回来,也会为孩子找到一份好工作。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言以蔽之:“许多家长和孩子已经到饥不择食的程度。”
四达出国留学咨询公司专门负责赴瑞士留学的胡雅萍经理告诉记者,近来年去瑞士留学“有突发趋势”,虽然许多酒店学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文基础”,但“测试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的,没有专门的标准,”这种测试能否真正起作用,不难想象。胡雅萍认为。近几年来,“出国中介”已成了一个有巨大利润可图的市场,谁都想从中赚得一笔。凶杀案出来后,四达公司的对口学校马上发传真,声明非本校学生所为--看来,中国市场的确受重视。
张祖望参赞介绍说,瑞士所有的酒店学校都是私人性质,办学无须审批,也没有主管部门,任何人只要有钱就能办,办不下去就倒闭,办学纯粹是个人商业行为。通俗地说,“就像开商店一样”。目前,瑞士有30多所酒店管理学校,是由一个民间行业协会来管理的。在当地法律范围内,政府并没有管理私立学校的义务,成败取决于教育市场。
但是将瑞士所有学校“一网打尽”,显然也有失公平。此里农布的个人经验则是,在瑞士两年的旅游管理的学习经历使他受益匪浅:“瑞士和云南有许多相像之处,有雪山、高原。瑞士在现代文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上,确实有许多独到之处,完全可以借鉴和推荐给云南。”此里农布说,“我清楚知道自己出国的目的--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一部分,我不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如今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德钦办公室工作的此里农布说。
“这两年,看见中国人的钱好赚,那边生出了许多学校。说它们‘非法’并不准确,因为按瑞士法律规定,只要经过注册的就是合法,但注册很容易。有的学校实际上就是一座房子,妈妈是校长、女儿是老师。”北京四达出国留学服务公司负责瑞士留学的胡雅萍女士说.
“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出去。这实际上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在外面再怎么不愉快,在家长面前也只能报喜不报忧。”张祖望一语道破: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为国外形形色色的“克莱登大学”创造了市场条件。
一言难尽的教育困境
1月18日,杨宝元坐在编辑部,向记者讲述了他女儿的遭遇。杨宝元的女儿杨爽原在北京某私立中学读书。1999年9月,杨爽从学校带回一份招生简章,称学校可以免费为学生办理赴加拿大留学手续。
“说句老实话,孩子的分数要想在国内上所大学不太容易,再说家里也有这个条件,我们报了名。”除去必要的银行存款证明不算,杨先生将16万余元交给学校,作为在加一年的费用。去年3月,签证终于办下来,本来说好8月启程,可7月的某一天,"学校紧急开家长会,说赶紧走吧,再不走就出不去了。我特纳闷--我们是光明正大去上学的,怎么整得像偷渡似的。”11个孩子结果“非常狼狈”地上了飞机。杨先生事后知道,学校本来允诺联系的是加拿大莎蒂斯中学,后不知为何转到了台湾人办的某学院,学校意欲打一个时间差--拿着莎蒂斯中学的邀请函得到签证,目的却是另外一所学院。
到了该学院后,杨爽发现所谓的“学院”其实只是一个英语培训班,只有半天课程,其课程内容对申请大学不起任何作用。此时宿舍发生了盗窃事故,“孩子打电话来,告诉我每天都背着护照、银行卡上学,‘挺害怕’的。我心里不是滋味,决定给孩子转学。”原本答应可以自由转学的私立中学,此时却拒绝了杨先生退钱的要求,经过一番交涉,只答应退6个月的生活费,约2万人民币。“这意味着孩子呆了3个月、花了14万人民币,这不是天价嘛!”
与学校协商无果的杨先生决定将其告上法庭。但还有更多的孩子“前赴后继”。据杨先生了解,“(从该校)后去的十几个孩子更惨,学校只有100多平方米,连半天学都上不了,交了学费之后爱干嘛干嘛,整个是交钱买个在那儿混的身份。”
对自己遭遇的反思,杨先生说除了对那所私立学校太轻信外,并无其他。“我们是传统意识比较浓的人,总想着孩子应该受过良好教育之后再出来面对社会。”因此对“送孩子出去读书”这一点,他坚信“没办错”。但杨先生的另外一番言论着实令人震惊:“中国的教育能力太不足了,我们是被‘逼’着出去的!谁不知道北大、清华好?我也知道北大、清华的教育并不比国外差,但有几个人能进去?以我女儿的成绩,大学的门还进不了,更别说好大学了。从根上讲,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己的教育制度。”
网上一位与凶杀案中17岁的凶手来自同一所学校的的网友言辞激烈地说:“家里拿了好多钱出来,为的是我能有个好前途。在国内我没能考上本科,专科我也可以上,有什么用呢?本科学生毕业了连个工作都找不到,何况专科呢!谁都有理想,都想有好发展,遗憾的是中国不是这种年轻人成长的好环境,没有学历你什么都不是。”
这些观点在教育学者余闻那里或多或少地得到了验证。余闻介绍说,虽然国内经过几次扩招,2001年高校的入学比率已达11%、并预计在今年扩大到15%,“但反过来说,仍有85%有孩子上不了大学。因此,一部分人转到海外接受教育顺理成章。“这些孩子的特点可以大致归纳为,学习成绩不拔尖,家境不是太差。另外,独生子女的增多,更使得家长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在“出国”上。
余闻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出现老龄化趋向,适龄人口中上大学的减少,这个问题在日本、澳大利亚乃至欧洲都普遍存在。国外许多大学都是私立大学,它们同样面临着一个“经营”问题,缺乏生源即面临着生存危机。于是他们要开拓海外市场。另外,有研究表明,留学生市场对一个国家经济的促进也起很大作用。除了向学校缴纳学费外,租房、吃饭,包括上学打工期间提供的廉价劳动力,都刺激了经济增长。
现在国外的许多学校热衷到中国办教育展,“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叫教育贸易,也是教育产业的一部分。但是真正的好大学不存在生源困难问题,选拔学生的标准依然很严格;相反,一些不怎么有名、生源有困难的大学,惟一的指标就是钱。这样与国内的需求一拍即合。”
- 关键字搜索:
-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