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四代领导核心往何处走?

2002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将召开16大。西方报导认为,中共16大后出现的第四代领导核心,将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路线。香港分析人士认为,中共第四代领导人,本质上同以前的领导人没有太大不同,因此,他们只能是顺着历史车轮的惯性往前走,自己并不会有什么开拓性的建树和新思想。

一月三号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该报驻北京记者赫兹勒发来的长篇报导,谈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将在今后的几年中,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路线。文章说,以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为首的第四代领导人,目前都保持一种很低的姿态,在经济上,将继续改革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扩大私有化程度。社会方面,也将一如既往尽力保持社会稳定,减少社会震荡。

在政治改革方面,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领域,新一代领导人正在不动声色地改变政府的职能,使得国家干部制度,也就是公务员制度,更加透明化,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华尔街日报>>的长篇报导说,总的说来,胡锦涛以及其它中共十六大以后的领导人,都是五、六十岁,他们都年富力强,又都是技术官僚,这样,他们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将是这些年来最为开放的一届政府。

*西方专家忽视中国政治传统*

但是,香港政论杂志<<开放>>主编金钟认为,这种看法和分析,反映了一种西方中国问题观察人士的一种过度乐观的态度。他们忘记或者忽视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传统和特色。

金钟说:“中国的整个政治生态,有一个非常强的惯性,中国的政治传统,非常深厚,你说共产党执政五十多年,不管他打什么旗号,实质上他还是中国几千年的中央集权,说的好听一点,不然,我们要说他是封建专制,高度集中的一个体制。这个制度,你以前是封建帝王,后来是毛泽东,是共产党,政治体制并没有本质的改变,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来看今天所谓中共第四代,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他们这一代,说他们姿态低的行事方式、方针、态度,是完全不足为奇的,因为,现在台上还是江李朱,你这些人还在台下,还没有接掌最高的权力,他们怎么能够高姿态啊?而驾驭第三代的江泽民,又是一个最爱出风头的,会几句外语,要经常表现自己,建立自己一个大国领袖的国际形像,所以,相比之下,当然就没有胡锦涛的份儿嘛!”

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金钟认为,改革开放的方针,是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定下的”既定目标“,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的,因此,第四代领导人,只有继续执行的义务,没有开倒车的权利和权力。但是,第四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上,不会比前几届领导人走得更远。

*新领导人在经济改革上或有更大作为*

但是,香港的另外一个中国问题观察人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资深中国问题分析家林和立认为,起码在经济改革方面,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也许会有更大的作为。

林和立说:“目前,在中国共产党里面,对于经济改革,就是说,推行市场经济,国际接轨,还是有共识的。所以,第四代上台后,应该会继续推行市场经济改革。有可能在所谓私有化、政企分开方面,可能会比第三代要走得远一些。”林和立认为,经济改革方面,中国领导人是有这个决心的,而且,这在中共党内的分歧不是很大。

在政治改革方面,包括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这样的中国观察人士都认为,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特别是胡锦涛,都在悄悄地试探政治改革,比如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正统理论机构--中央党校都开始聘请西方专家,讲授西方经济政治理论,研究墨西哥等国家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另外,中国也在改变政府职能,让公务员制度更加透明,改革干部制度,让政府更好为百姓服务。但是,金钟和林和立都认为,中国在新一代领导人的经营下,政治方面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金钟先生说:“国外的学者们,早就对这个有评论。这不叫政治改革,这叫行政改革。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有一种行政改革的必要。再腐败的,再落后的制度,它有时都要在管理上,在行政层面上解决它面对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不能叫政治改革。公务员的选拔、制度的透明,这些方面改善,没问题嘛。哪怕是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希特勒那个纳粹体制,他们也会面对这个问题。”

*政治改革时机未到*

曾经在香港英文<<南华早报>>任中国版编辑的林和立说,的确,中国在政府职能方面的改革,应该被称为行政改革。

林和立说:“这是行政改革为主。从西方角度来看,一般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假如真的要搞多党制、民主选举,公民有选举权,一人一票。不过,在目前情况下,在中国大陆推行西方意义上的政治改革,机会比较低。”

林和立指出,第四代领导人在中共16大之后,第一届五年中,也就是从2002年到2007这五年中,不大可能推行西方意义上的政治改革。

金钟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到16大,江泽民是半退还是全退。但是,不管江泽民下不下,在第三代和第四代手中,不大可能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改革。林和立则说,中国的机构改革,目前还是停留在行政改革的规模。要推行跟国际社会接轨的那种公务员制度,包括公开招聘一些中层干部,这种真正的政治改革,恐怕最早要等到2007年,或2008年以后了。

(美国之音海涛报导)(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