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土法炼铅污染严重

日前,记者在安徽阜阳地区的界首市田营镇和太合县肖口镇发现许多小土法炼铅企业,仍在违法生产。对此,业内人士和受害群众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关闭的土法炼铅企业死灰复燃,重新污染环境和危害群众。

阜阳地区界首市田营镇和太和县肖口镇是沙河两岸相临的两乡镇,共有22家用废旧蓄电池冶炼铅的小企业,都是采用小反射炉等土法设备炼铅,生产工艺原始、落后,规模小,粗放经营,污染严重,属于国家取缔的“15小”企业。按照规定,这些小企业不应该再重新开工了。但是它们为了重新开工,采取了各种手段:一是冠以“废物利用、资源再生”的名义;二是上一些简易的除尘等环保设备;三是田营镇的11家小厂集中到一起,组成“界首市再生金属总公司”,喊出规模生产、集中治污的口号,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采访中一位叫朱桂贤的厂长也承认,这个总公司是个松散联合体,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各产各的铅,各治各的污。专家指出,再生铅生产中环保设备和工艺要求都非常高,这些小企业只不过是表面治污和部分治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现实中当地铅污染造成的危害就十分严重。仅1995-1997年,当地被诊断为铅中毒者不少于百例,儿童铅中毒者,常诱发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病,直至死亡。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预防科学院、安徽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以及阜阳市、界首市卫生防疫站联合开展的“工业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的课题调查中显示,当地村民血铅浓度、土壤、地表水、空气和农作物中的含铅量都超过国家标准数倍至数十倍。今年一位举报者称当地“污染已经到了断子绝孙的地步!”

阜阳市在9月13日发出了《关于立即停止土法炼铅的紧急通知》。但实际上这些小企业顶风违法生产的现象十分猖獗。10月24日-25日,记者调查太和县肖口镇的6家工厂中,发现有1家晚上生产,有4家没有开炉,但是仍然摆放着刚出炉的铅锭,工人正在用斧头砸蓄电池取铅。工厂中很多地方流淌着棕红色酸液,蓄电池、电瓶壳、隔板、铅片堆放的到处都是。田营镇的11家在距离陶湖村1公里左右的地方相继生产。

阜阳地区土法炼铅企业难以取缔除了地方保护和当地企业为经济利益而违法生产外,也与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的力度不大和措施不利有关。专家指出,“15小”企业取缔的标准是:断水断电、拆除设备、吊销执照和清除原料。但是,记者看到,阜阳地区在关停和取缔这些小企业时只是在冶炼炉上贴上封条,这样根本就达不到目的。对此,阜阳地区有关部门还需出重拳,用重典,彻底解决非法炼铅问题,还当地一(提手旁加不)净土,送百姓一片蓝天。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