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了”--看看杨澜说了多少谎话?

 2001-12-11 22: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了。”这话,是“形象大使”杨澜2001年元旦在《文汇报》发表的文章里说的。

用这句话看最近满网风雨的杨澜“编造在美经历”,我不得不说,对这位“形象大使”的信任开始崩溃,媒体信用也再次面临挑战。

关于杨澜的在美经历,她自己的介绍和报刊媒体报道有这样的说明:杨澜“1994年至1996年杨澜赴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就读并获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她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纪录片《2000年那一班》,在哥伦比亚电视网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之先河,并获评论界好评。”报道还有一说:“自欧美完成学业后,吴征先在美国开设博纳投资公司,商务涉及高科技、媒体、资讯及投资。后与美国华纳唱片公司合资中国电视企业。吴征与杨澜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应该算是《二千年那一班》的制作。这部片子是以独立制作人的名义与哥伦比亚电视台合作的,反映美国华人社会的变化。此片的大受好评使杨澜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其中吴征功不可没。”这样的说法,已经有数年之久,几乎遍布全国各种报刊媒体。

最近,看到杨澜“编造在美经历”闹的满网风雨,我不知道谁是谁非,便给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请他们对上面的说法核实。从该公司的回复可以明显看到,杨澜在美经历的描述大部分不属实、有些地方说是谎言也不过分。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00年那一班》节目制片人的回答核实说:杨澜参与的内容,不是在美国的“反映美国华人社会的变化”,而是在中国的上海市的中学生活;·杨澜参与的是整个节目一个小片段,为12分钟左右,并非整个节目;杨澜仅仅是她参与的12分钟的一个合伙制片人,并非是整个节目的合伙制片人;杨澜的工作是镜头前报道、是被导演的,并不是“导演”、也不是主播或主持人。至于“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之先河,并获评论界好评”和“此片的大受好评使杨澜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该节目制片人表示并不知道这些评价,知道的是杨澜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学生。此外,杨澜提供的制片人姓名是“莫利斯莫米德”,而哥伦比亚电广播公司说明,该节目的制片人是琳达梅森(Linda Mason)。

关于杨澜自我介绍的美国经历,报刊媒体做了多年报道,人云亦云和以讹传讹,吹捧吹上了天。核实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功和基本要求。这许多年,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家报刊媒体做一个简单的核实来保证新闻报道起码的公正和准确呢?杨澜是许多人心目中成功的偶像,可实际上有不诚实行为、甚至有谎言嫌疑。我不想借此核实去搞什么打假,更不想去当什么打假英雄。打假是执法部门的事情。我公布自己的核实,无非是用事实说明:我这样一个普通个人用普通电子邮件就能做到的核实,那些有充分资源和人力的报刊媒体就做不到吗?报刊媒体宁可牺牲自己的信用,也不肯做一个简单核实,这是很奇怪的。

杨澜是媒体圈的明星、是媒体吹捧起来的,面对事实,媒体自己该怎么办?媒体信用对社会信用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许多媒体是官方管理的,自然对政府信用的影响也非常大。用杨澜自己的话“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了”来说,要报刊媒体讲究和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要报刊媒体养成核实、核实再核实的工作习惯,一句谎言的教训够不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