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戏剧奖面临信誉危机

 2001-12-11 19:3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文汇报》11日刊登金涛的文章,文章说,从南宁传来消息,中国戏剧节再次“刷新纪录”。这次戏剧盛会,不仅参演剧目和剧种数量创下历届之最,且颁奖数目也是史无前例。普通奖不算,仅最高级别的“优秀奖”就发了202个,而入围戏剧节的新戏加起来才36台。一台戏拿十几个奖的情况,比比皆是。

文章称,奖牌数以百计,数量超过剧目,编导音舞美,人人有奖,堪称中国戏剧节一大“奇观”。两年一度的中国戏剧节和它的重要赛事──中国曹禺戏剧奖,越来越具有某种“荒诞”意味。这个传统戏剧盛典进入第7个轮回时,开始沦落为圈内的热闹。空前规模的颁奖狂潮,夹带着虚荣、功利和浮躁,模糊了人们对艺术的良知判断。

文章表示,其实,如此景象,早在两年前的沈阳就已出现,那届戏剧节上24台参赛剧目全部获奖,当时就有媒体曾惊呼:奖牌贬值!如今,人们不再为贬值而惊讶,而惊讶于贬值的速度。仅拿表演奖来说,始办于1988年的中国戏剧节,举办了5届,才给了106名演员以“优秀”的称号,而本届戏剧节上,竟然有88名演员同获优秀表演奖。

文章认为,和文化虚荣比,现实功利当然也很重要。在狂热的赛场氛围引导下,一些地方剧团干脆把剧目创作分为“吃饭戏”和“拿奖戏”两种。吃饭靠老戏,拿奖抓新戏,效益双增长,两手都要硬。例如曹禺戏剧奖虽只是个名分,分文没有,但那张大红证书,足可以证明剧种的生存价值,取得政府对剧团的继续投入,演员也可以拿着它,去分房评职。针对各类戏剧奖的妙用,有人戏称为“分红”。

文章最后说,花奖到曹禺戏剧奖,林林总总的奖项本是推动舞台繁荣的荣誉,如今,反倒成为剧团生存的救命稻草;本来奖优促劣的严肃评奖,却变成良莠难辨的自娱自乐。如果“振兴戏曲”变成了“人人有奖”,这岂不是中国戏剧的悲哀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