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头衔

时代不一样,一般人在遣词用字上也跟着变花样。有的变得非常文明,舍弃了歧视的字眼,例如从前说番、山胞,现在改说“原住民”;从前说白痴、低能,现在改说“智障”。

这是社会的进步,表现了对弱势族群的尊重。有的变得符合潮流,例如从前的拾荒者、收破烂的“酒干倘卖无”和“歹铜旧锡倘卖无”,现在都可以说是“资源回收业者”;从前的扫街人、清道夫、清洁队员,现在也可以归入“环保工作者”。

修皮鞋的残疾朋友,车上挂着“皮鞋医院”的大招牌,可以自称“院长”,好有创意。朋友曾经考我,有一种工作叫“垂直交通管制员”,我想了半天,答不出来。后来答案揭晓,原来是百货公司的电梯小姐。我不敢摇头,说来还真有此理,因为电梯毕竟不会向左转。

有一天,我车子的雨刷夹了一张宣传单,上面写着“全方位感官休闲俱乐部”。我看得一头雾水,直到看见单子上有美女照片,以及“凭本券消费可兑换VSOP级洋酒3瓶”的字样,才猜到可能是酒廊。

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有意思,就去请教广告学者,希望了解有没有什么学问。学者的说法很简单,现在是“行销时代”,大家愈来愈懂得包装,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和头衔说得好听一点,以提升身价和地位。如此,过去一些普通的职业,如今都把头衔改得好听一点,甚至改头换面了。从前的园丁,现在叫“景观设计师”;从前开照相馆的,现在叫“影像工作者”。从前的按摩,现在叫“病理按摩”。从前的坟场,后来叫墓园,现在说成一点也不可怕的“安乐园”。从前的“总庖”、厨师,后来叫主厨,现在再升级为“厨艺总监”。

还有,明明是小事一桩,也可以说成“工程”。有人把小学教育说成“希望工程”,相当贴切;但是现在连祛除黑斑、青春痘都可以说成“美丽工程”。一些与美化外表有关的行业,则都变成了“形象”事业。很多美容、减肥业者把他们的工作叫“形象工程”,连帮人吹头发都可以说是“形象设计师”。有一位皮肤科医师开业兼做美容,也取名“形象医学”。

流行风下,只要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我不反对大家动脑筋更改头衔以提升形象。当然,如果能够改得温馨、可爱,给社会增添几分活泼的气氛,那就更妙了。因此,我很用力地胡思乱想,脑筋急转了九弯十八拐,结果仅供参考:老师希望小学生在班上负责做一些事,只要给个头衔,可能就有惊人效果。负责开关电灯的,叫他“照明管制专员”,保证他一定不会忘记;负责扫地的,叫他“扫黑特派员”,保证他扫得干干净净。计程车司机,叫“运将”是不坏,但总没有叫“全方位立即运输服务业”来得更妙!

干小偷的,也可以小声地说:“本人在夜间搬家公司做事!”

海外文摘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