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社论:中亚为何站在西方一边

美国在反恐怖战争中的困境被克里姆林宫看作一个时代只有一次的机会,可以用来重新获得大国地位和影响。这种意图的证据就是莫斯科在反恐怖斗争中所谓保持良性中立的开价。俄罗斯不是参与军事行动,而是提供政治和情报支持。但它的开价是:减弱北约的“改革”,放弃西方反导弹防御计划,大量冲销债务,不顾俄罗斯的保护主义立即允许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价还包括恢复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的霸权地位,让俄罗斯加入西方某些最高决策机构,接受俄罗斯同某些长期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某些流氓国家保持特殊关系。

那张采购清单说明,对于克里姆林宫来说,扩大势力和影响比实际参与国际反恐怖斗争更重要。在“九一一”事件之后,俄罗斯试图阻止美国使用中亚基地打击阿富汗的恐怖分子,那一意图也就更为明显。俄罗斯说,中亚地区前苏联的共和国、现在的独立国家必须被看作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尽管俄罗斯试图阻止乌兹别克和哈萨克斯坦同美国领导的反恐怖联盟结合,但没有成功。它试图影响图库曼斯坦的努力也失败了。

最初,华盛顿也认为得到中亚的支持需要经过莫斯科。但后来的发展证明那种看法是过时的。

在九月的第三个星期,普京派出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鲁沙伊洛(Vladimir Rushailo)访问中亚五国,要他们支持克里姆林宫的立场。但在鲁沙伊洛甚至没有离开的时候,华盛顿同中亚国家的直接接触,谈判反恐怖军事合作。同时,美国对莫斯科暗示要否定莫斯科反对美国使用中亚基地的做法。最后,为了挽回面子,普京放弃了在中亚的否决权。但那时候,三个中亚国家已经自行其事。

根据未经官方证实的报道,美国战斗机、设备和部分地面部队已经进入乌兹别克和其它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总统卡利莫夫(Islam Karimov)已经率先支持美国领导的反恐怖斗争。哈萨克斯坦总统紧随其后。这些国家不仅感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也在避免安全方面依赖俄罗斯,寻求同西方的联系。吉尔吉斯也有同样感想,但由于国内脆弱的形势,总统阿卡耶夫skar Akaev)在公开声明中言词谨慎。图库曼则坚持永久中立的官方立场。在整个中亚地区,只有塔吉克斯坦同莫斯科关系密切。

社论说,美国领导的西方部队进入中亚具有地缘政治革命的全球意义。苏联的解体和这些国家的独立提供了他们开放的希望。当美国空降部队1998
年9月的多国部队演习中在中亚着陆时,地缘政治革命似乎开始进入自然轨道。但由于克林顿政府反对美国参与该地区的安全安排,这种开放只好中止。

美国目前的安排是对危机的一种应急反应。但实质上,它捡起了被克林顿政府丢弃的任务。这种部署应当成为建立真正地区国际安全框架的第一步措施,要有美国积极、长期的承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