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论文凭滑嘴、成果靠掺水 学术腐败令人痛心

 2001-09-15 08: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从剽窃论文的上海“吴黎明事件”,到虚假浮夸的“基因皇后”陈晓宁;从盲目攀比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到院士候选人打广告……近年来,屡屡曝光的信息正越发引起人们对科学这片“净土”的关注,人们纷纷呼吁:蔓延在科技界的这股浮躁之风乃至学术腐败必须及时遏制,否则将严重侵蚀科技界的健康肌体,成为科教兴国的绊脚石。

中科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张弥曼说,当前科技界“丢出一把米,马上就要鸡下蛋”的做法非常普遍,导致一些人练就一身“写的文章比读的文章还多的神功”,成果不多而浮夸现象却非常严重。诸如此类,给青年科技人员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材料表明,项目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剽窃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滥用科学基金等事例在不断增加,更有甚者,还曾有人伪造论文检索证明,将实际收录论文数由1篇夸大为7篇。

  浮躁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科研水平和科技竞争力,数量和速度成为少数科技人员的追求。尽管我国每年的科研成果数以万计,但是原创性重大成果却很少,从而导致我国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几年空缺。

  浮躁乃至学术腐败为何屡屡发生?权威人士分析,一是部分科技工作者在不良社会环境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自身科学精神失落和道德修养缺失;二是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估体系和办法,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的氛围等等。

  中科院院士梁栋材认为,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是建立能公开批评、公开争论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对违反科学道德的事件不能手下留情,应该曝光。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