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是外星人

一个生命的开始

在一颗绕着不知名的恒星轨道运转的彗星肚子里,一个只在显微镜下才看得到的外星人静静地躺卧着,正在安稳地休眠。在这片茫茫宇宙的某处--或许是一个像地球一样的地方--一个更大的目的地正在等待着这个微生物。它或许会变成线虫,或许变成一朵玫瑰,也没准儿会变成一位少年。

生命毕竟还是顽强的,而且就靠着变化来保持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引力发生了一些似乎是积极的,但又偏离常规的巧妙作用。于是,这颗彗星从它的恒星轨道里,就像弹弓上的石头一样被弹射了出来。在长达一亿多年的时间里,它静静地从恒星之间的漆黑而广漠的宇宙空间滑过。随后,引力开始发挥作用了。另外一颗恒星开始牵引这颗彗星,并把它拽进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几颗巨大的气体状的行星呼啸着飞过,它们的巨大形体也牵引着这颗彗星,并略略改变了它的路线。在它面前变得越来越大的,是一颗庞大的蓝色和褐色两色的星球--水和陆地,或许还有空气。然后,带着只有宇宙空间才能聚集起来的巨大力量,这颗彗星撞击在眼前这颗星球的表面上。彗星碎裂开来,那颗外星的微生物却活了下来,从它的保护壳体里钻出来,开始像魔鬼一样地传播起来。

38亿年前,生命就这样在地球上开始了。或者应该说,这就是一个被称作胚种论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理论的一段叙述。


■旧论新生

胚种论一直在非常费力地争取大多数科学家的支持,直到最近的两项发现,才给这种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现之一,在2000年10月27日的《科学》杂志上所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宇宙中的飞石可能具有在行星之间成功地运送生命的可能性。发现之二,2000年10月19日的《自然》杂志上报道,另一组研究人员宣称它们已经找到并且使地球上休眠的细菌复活。这些细菌以孢子的形式,在新墨西哥州的盐结晶中已经藏身了2亿5千万年。科学家们认为,这第二项发现的意义是深远的,它意味着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实这些发现的话,那么就意味着细菌孢子是近乎不死的。

如果你能够不死的话,几十亿年的恒星际旅行又算得了什么呢?

“直到最近,胚种论还没有被当作一种科学假说。”这种学说的头号拥护者钱德拉·维克兰姆辛格说道,“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

对各个研究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的采访,已经清楚地表明:胚种论,或者至少是这个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即将被那些研究生命起源的地点和方式的科学家们作为首要的课题来对待。目前占主要地位的观点仍然认为,生命是在陆地的环境中,在化学反应后自发产生的,但是胚种论的拥护者们则力图表明,这样的奇迹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发生。

■胚种论起源和演变

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的种子的说法,是希腊的哲学家阿那萨格拉斯最早提出来的。在十九世纪初,法国的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认为,地球上根本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生命。英国物理学家凯文勋爵和其他人也马上加入了巴斯德支持者的行列,并且提出,生命有可能来自于宇宙空间。

但是在现代科学界,胚种论却举步维艰。实际上,只有两位研究者一直奋力高举着胚种论的大旗。其中一位是著名的弗雷德·霍伊尔爵士,曾经以其恒星结构的研究和恒星中化学元素的来源而闻名于世。过去三十年来,他一直与钱德拉·维克拉玛辛格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他们两人成了现代胚种起源论当然的先驱。

上个世纪的70年代,维克拉玛辛格和霍伊尔在遥远的恒星周围的尘粒中发现了据他们认为是生命痕迹的东西。这两人随之将胚种论扩展开来,并提出,正是从宇宙空间不断落下的改变生命的物质--其中包括随着太阳活动而周期性到来的微生物--影响了生命进化的过程。这些生命活动的种子仍然在不断降临在人间。

“这种细菌,或者至少是他们的孢子,能够存活的时间是长得惊人的,这也就使它们借助着陨星在行星之间进行传送成为可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位陨星研究员马修·根格说,“细菌孢子在处于它们独特的生命悬停状态时,或许可以在宇宙飞石从一颗行星飞往另一颗行星的几百万年之中保持存活。”但是,根格也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提醒人们,在新墨西哥州的盐晶体中发现的两亿五千万年前的细菌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不管怎样,早期的研究者们已经在三千万年前的琥珀里发现了能够繁殖的细菌孢子。而2000年在南极深处发现的活着的微生物使人们对于生命能够生存的极端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学术界,几乎无人怀疑生命是极其顽强的,而且能够存活非常非常漫长的时间。

■地球向外输出了生命吗?

其实在眼下胚种论复兴造成的热闹气氛里,人们似乎忽略了“生命无所不在”这一理论的另一面:既然生命有可能从某个地方来到这里,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陨石就不可能在很久以前就脱离出去,把生命送到了其他行星或者恒星系统里去了呢?

“很有可能在今天的宇宙中就有地球的细小碎片,有些上面就携带着微生物,他们可能就是在几百万年之前从地球上被撞击下去的。”根格说,“这些碎片有可能到达木星的卫星,如果运气非常好的话,他们能够让那上面有水的海洋洒满微生物。”

“在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机会,大约和一个人被蒙上眼睛,被飞机运到另一个大陆上,然后自己找到了路摸回家差不多。”

根格和许多学者都认为,似乎更为合理的生命传送景象--如果它曾经发生过,并且就目前能够找到的一点点物证来看--应当是以火星为起点,并来到了地球上。最近在火星表面下面发现了水,让许多领域的研究人员兴奋不已,因为这意味着那里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生命还可能仍然存在着。

“微生物曾经深藏在被星体冲击所掉落的陨石之中,搭乘着便车在火星和地球上进行过传送,我认为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物理学家保罗·达维斯这样说道,他就是《第五奇迹:生命起源和意义的探索》一书的作者。达维斯觉得生命有可能在两个方向进行传送,但是根据对几十亿年前世界状态的假定,他更倾向于火星向地球传送生命的说法。

“对于生命起源来说,火星是一个更有利的环境,”达维斯解释道,“作为一个比地球小的行星,它冷却更快,因此在深层生活(未受到星体撞击)的微生物的缓和地带就变得更深。陨石从火星来到地球要比反过来进行容易一些,因为火星的引力要更小一些。”

达维斯认为,必须由岩石作为保护性的载体,才能将生命从一个行星运送到另一个行星,对这一理论他的信念坚如磐石。对于胚种起源论原先信奉的“单个的微生物在外太空飘荡”的观点他嗤之以鼻。

“我仍然相信,生命靠着这样单个飘游的方式从一个星系跳到另一个星系是极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辐射危险的存在。”达维斯说道,“这样的传送过程在陨石的内部还有可能发生,但是一块从地球上被撞落的陨石又撞上太阳系以外的另一颗地球一样的行星,这样的机会小得无法计算。”

■谜团尚待揭开

维克拉玛辛格,那位胚种理论的主要捍卫者,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够在星际空间中存活下来,”维克拉玛辛格说,“但是离开一个太阳系的微生物到达另外一个行星形成的地点,哪怕只要有很小的一块存活下来,也会使胚种论比起生命从一个新的地点完全从无到有的理论更加站得住脚。”

尽管有了这么多新的重要发现,我们仍然无法彻底弄清生命是怎样、又从何处开始的。可是寻求生命起源的历程已经由此变得奇妙有趣了,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全都有可能是外星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