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成北京奥运最大隐忧

随着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兴奋减退,北京人对于今后七年要做的事情感到有些紧张。当然他们并不担心体育馆和道路建设,也不担心清除污染,部分人真正担心的是中国人随地吐痰恶习。

据华盛顿邮报22日报道,走在这个古老首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坐在任何一家电影院或者进入任何一家饭店,过不了多久就会听到有人清嗓子的噪音,然后吐痰,通常是吐在地板上。

如果到了奥运会上,尤其是在女子体操平衡木比赛或者男子百米赛跑发令枪响之前出现这种清嗓吐痰声,会是什么情形。

这是让许多北京市民,包括市长刘淇感到麻烦的问题。北京市最近发起运动,要求市民戒除令中国难堪的十多种坏习惯。吐痰列在榜首,其它毛病还包括骂人、排队加塞、推推搡搡上火车、拒绝道歉和从来不微笑。

刘淇告诉北京官员说,“我们要建立北京新形象。尽管这些习惯都是小毛病,但他们反映了我们精神文明中的大缺陷。”

中国是一个对于自己的世界地位和古老文明价值缺乏安全感的民族。被选中举办奥运会被证明是值得国际尊重,但吐痰又将证明它不值得尊重。他们担心,某个人吐痰将造成整个国家丢脸。

刘淇是中国试图清除北京街道上痰迹的众多官员之一。甚至在共产党上台之前,蒋介石曾经派出军人到北京各个地方,制止居民随地吐痰。

在八十年代初期,超级领导人邓小平开始大规模运动,制止“这种不卫生习惯”,派出二十万卫生检查人员到北京各个角落,对随地吐痰者罚款。

北京全市建立了一千个反吐痰中心,许多地方张贴画有显微镜下危险病菌的宣传画,口号是“要健康,不要吐痰”。

一份报纸甚至庄严宣布:消灭吐痰的努力不仅可以清除首都的痰迹,也将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全民的道德标准。

九十年代初期,中国人开始到国外旅游的时候,政府印发了国外行为规则,其中规定“不要在公开场合吐痰。如果必须吐痰,吐在自己的手上。”

这些运动收效有限。邓小平本人在人民大会堂的沙发旁边就有一个痰盂。

中国市场改革的总设计师经常用吐痰停顿讲话,有时让外国来访的政要很不舒服。

但公开吐痰已经比二十年前少得多。在天安门广场的卫生检查员王成保(音译)说,“二十年前到处都是痰迹。”现在,他每天都能抓到几个吐痰的人,要他们清除污秽,教育他们吐痰传染疾病、污染环境、令祖国难堪。

专家说,中医认为痰是身体内不平衡的征状,吐痰是一种健康的反应。只有在十九世纪西方人到了中国并指出这种毛病之后,中国人才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今天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赞成随地吐痰。但至少有三亿人承认他们经常吐痰。(多维)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