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家的饮用水桶有毒

滇池晨报讯:“桶装水饮用族”越来越大,然而,人们并不知道,一些饮用水包装容器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竟非法使用非食用级的PET材料、报废光碟,甚至通过各种途径进口塑料洋垃圾生产饮用水包装桶。去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了《关于瓶(桶)装水容器问题的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陆续对当地各种品牌的纯净水桶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结果令人震惊,许多容器所用原料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和致病菌,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那么,昆明市的情况怎么样呢?据记者了解,昆明市现有30%的家庭使用纯净水,尤其集中在城区。当前昆明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纯净水、矿泉水品牌达20多个,平均每天消费5加仑桶装的饮用水达5万桶,这就意味着全市有5万只以上的水桶在“运转”,饮水的人在百万以上。这些桶的质量怎样?是否“纯净”呢?

15日下午,记者在昆明市某水业公司的一间仓库里就发现了近百只不“纯净”桶。据该公司王总介绍,这些桶都是该公司的业务员在给消费者送水上门时,从消费者家中换回来的。由于昆明市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品牌较多,当消费者重新选择一种新品牌时,销售公司一般在第一次送水时就接受老品牌留下的水桶,以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但该公司很快就发现,在换回来的水桶中,有许多都是用非食用级材料或者废旧材料制作的,而这在食用品塑料制品及原料卫生管理办法中是严格禁止的。出于对消费者健康的考虑,该公司决定将这些不纯净的桶统统淘汰。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这项工作也成了该公司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王先生无奈地说,最多时竟在一天内回收了1000多个这样的废桶。记者仔细观察,这些废桶虽然外形上与合格桶并无区别,但与合格桶相比较,仅凭肉眼就能发现废桶的颜色发黑,透明度较差,且桶的表面有不均匀的斑点。这些废桶品牌繁多,有不少正是在昆明市场上流通的品牌。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专业制作饮用水桶的某公司一位姓黄的负责人。据黄先生介绍,目前在昆明市场上销售的纯净水桶有数十个牌子,其中当然不乏合格产品、名牌产品,但令人忧虑的是,有许多杂牌、不合格产品流入了市场。这些产品多数产自外地,即使昆明本地生产的某些产品也有问题。而问题主要集中在材料的使用上。

据介绍,世界上第一代饮水桶材料是聚氯乙烯(PVC),1974年被淘汰;第二代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1977年取代PVC进入市场,但目前已被定为非食用级材料;当前推广使用的是第三代材料聚碳酸酯(PC)。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厂家为谋求自身利益,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用业内已经淘汰、非食用级的PET,甚至回收的废旧材料当原料制饮用水桶,使得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一种混乱的状况,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给并不知情的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危害。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