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越剧电影1962年公映,徐玉兰、王文娟扮演的宝玉、黛玉让无数人泪下,“文革”之后重映时电影院里仍然一片抽泣声。特别是黛玉含恨而死,宝玉哭灵的经典场景,让人有撕心裂肺之痛。
-《卖花姑娘》:70年代放映的经典朝鲜电影,深深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伴随着著名的主题歌优美的旋律,眼前浮现出女主人公单薄的身影、凄惨的命运,眼泪就不可抑制地流淌。
-《忠诚》:这部埃及电影映于80年代。女主人公一方面与她照料的男病人暗生情愫,另一方面坚定地保持着对丈夫的忠诚,受尽煎熬。观众攥紧手绢的原因除了感动和同情,恐怕还因为它触及了心中的痛楚。
-《搭错车》:一个老人靠拾破烂养大了女儿,女儿成了当红的歌星,虚荣心妨碍了父女的感情,女儿悔悟的时候,父亲却已告别人世。应该说,《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是否》这些动人的歌使观众的眼泪更有价值。
-《妈妈再爱我一次》:比父女情更动人的一定是母子情。母亲被迫与相依为命的儿子分离,变成了疯子。这部80年代放映的台湾电影让观众们哭湿了一块块手绢,母子分离时,“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响起,银幕上下一片号啕声。此片让观众第一次有了进电影院带手绢的准备。
-《廊桥遗梦》:观众们把看小说时尚未流出的泪水都攒到了电影院里。这部电影的轰动在于它触及了当代中国人普遍要面对的伦理问题,让人触景生情,眼泪是为自己流的,不是为伊斯特伍德和斯特里普。
-《泰坦尼克》:90年代美国电影煽情的手段益发成熟,几乎能准确地估计到观众不同阶段的生理反应。此片把全剧的高潮放在片尾,杰克与露丝在冰冷的海水里诀别,爱情到顶点了,生命升华了,观众的眼泪也像“海洋之星”一样在影院的黑暗中闪耀。不中计的人,往往被认为“铁石心肠”。
-《小鞋子》:似乎只有伊朗电影能把穷人的心灵描绘得如此美好,把朴素的情节连缀得如此动人。小男孩千方百计只是为了给妹妹赢得一双鞋子,当他冲向终点的一刻,观众为他喝彩也为他流泪。这是真正的感动。
-《黑暗中的舞者》:力量也是能让人流泪的。这部电影讲的不仅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含冤而死的故事,不仅是伟大的母爱,它的背后,是黑暗的人性和政治。黑暗让人绝望,而黑暗中的歌声和舞蹈就只能让人流泪。
-《我的兄弟姐妹》:延续了父女情、母子情的是手足情。这部电影的构思并不新奇,不过骨肉分离永远是勾眼泪的题材。小演员们憨憨的,比较动人。他们成人了,感动就消失了。所以,这类影片的定律是一定要有孩子,要有幸福的童年,要有天伦之乐,然后横祸袭来,骨肉离散,哭天抢地,最后加一个团圆的结尾。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