暱稱:
*
已有
4
條評論,共
0
人參與
(看不見請點擊'驗證碼'刷新)
請輸入上面看到的數字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排序
先發表
后發表
最多頂
最多討論
每頁5個
每頁10個
每頁15個
看全部
碧海
1樓
作为新一代中国文化的撰述者,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他能进在中国文化的本体
境界上阐讲中国的文化,而极为难得是居然其阐讲有一种宋士大夫论学的清明、复兴之气
象。
近代进在中国本体境界论中国文化的最成功的学者是钱宾四先生,惟如是,方能会到
中国文化的“灵山会上如来的拈花一笑”——我以为。
原以为这种大乘宗风业已寂灭,而现在建中兄竟以彼之龙文根器承乘此法嗣矣,不云
乎应道之大奇欤?
对建中兄的论中国文化文集,我实有生起一种禅宗式的印证,就是“以法证法海”——
一因为通过拜读他对中国文化的阐讲,我也感到我自己的境界的扩大,如采四天下花酿美
酒;二是感到似再次迎逢了过去大齐汪洋的学风,有河伯之临海若之叹——我自己的对中
国文化的诸意解未免偏枯,理路钩刺崎岖而冷也,自然没有建中兄对中国文化之论述有如
是之清华与朗润。
以我中国文化之衍演与会要,我个人的观点譬如莲花之种、生、开、谢几个时期。
先秦时期虽启日月之行但譬如莲花种,而赵宋天水一朝却是中国文化最为伟大的成就
期,譬如莲花开满,迈超汉唐、元明无及。
其主体原因在于士大夫成为中国文化之演教中最为强大而又广泛的主体,自帝王以至
众士大夫在此承平之际将三代之学竭力发挥、自由心证,而这种魄力虽隋唐之大朝上国亦
无有,因此把整个中国文化推动到了一个极高的臻于圆满成熟的太极状态,当然——那也
是中国最自由的一个时代,最尚贤的一时时代,最众生平等的一个时代。
而另外确又是中国文化自我清明之后的一种复兴,宋士大夫发现与发明兼有之成立太
极、性、命、理、气诸说,把中国文化演进到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天下文明的大位,就算是
彼此有术方面的论诤,而终究是对奉持“天下文明”之道的一个"自我完善”。
此外,宋士大夫之间的党争也和与唐与明的党争殊有不同,很大的内蕴上纯是彼此的
论学之区别与差异,并不在权争此轴上。
建中兄论中国文化在我看来就是走的宋士大夫此一路,没有满洲乾嘉朴学的衰气与尸
气,其校勘与义训也完全是宋士大夫天机活泼的立境,读之昭然清新如振柔条于芳春,有
一大观乎日月山河清明的自在妙乐。
乾道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万国咸宁 —,这是
宋士大夫立誓之继往圣之绝学而开万世之太平的“天下文明”,今之可期于建中兄在中国文
化的山河再奠的继续努力与倾心持护了。
2022年05月15日 10:44
0
頂
回覆
舉報
3894478
1006089
00/
0
1652582672023
1
碧海
2樓
中国的未来与整个民族的未来,在于复兴中国文化,复兴中国文明——
复兴中国文明、运文明之圣于天下复兴我中国。
复兴中国文化之主要的生机在于我们这一代,不要指望我们的下一代还具备这种机运
——
我们这一代如不行,就永远不会再有此生机。
由于中国文化之士大夫传承的符命自满洲以来就断灭,发展至今世,绝大多数的中国
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局限在满洲考据训诂一派。
而这恰恰是中国文化最后被毁灭的根本。
我人之论中国文化,绝不从满洲与之余孽的僵尸路线。
今我之论中国文化所宗者:
战国滨海之国,齐国之稷下学宫是也;
六朝之高士论玄是也;
宋王安石之作《三经新义》解是也;
宋之二程是也;
明士大夫之挺立振拔是也——
这不是自汉晋经师最后发展到满洲朴学的那一迂腐猥琐章句书蠹的路线。而近代许多
学者的论学方法都在满洲之朴学系统中,譬如胡适就是。
所以我人之文化论述,俨如支谶之译《行道般若经》:“行道”,乃天师道语,与瞿昙老
子的“般若”之义,本无“相”同,但支谶偏要和贰为壹,其志在以中国文化论瞿昙之一切经
义也。我人仿如之。
2022年05月15日 13:52
0
頂
回覆
舉報
3894577
1006089
01/
0
1652593950881
2
人文
2-1樓
题壁
吾以红滕酒
置以招太一
明月承清籁
碧风荡天台
凌虚浩气中
鹤光滟九垓
所谓火龙子
俯仰出帝宅
因爱江南好
文明历有代
凤池夸仙色
笙论梅山黛
白衣璎珞冠
喧哗辩机才
今与君交好
狂情勿相怪
当写一纸书
奉训晋人慨
清微幽玄意
只忆桃叶来
2022年05月22日 08:23
0
頂
回覆
舉報
3898863
1006089
01.00/
0
1653179029476
分頁:
排序
境界上阐讲中国的文化,而极为难得是居然其阐讲有一种宋士大夫论学的清明、复兴之气
象。
近代进在中国本体境界论中国文化的最成功的学者是钱宾四先生,惟如是,方能会到
中国文化的“灵山会上如来的拈花一笑”——我以为。
原以为这种大乘宗风业已寂灭,而现在建中兄竟以彼之龙文根器承乘此法嗣矣,不云
乎应道之大奇欤?
对建中兄的论中国文化文集,我实有生起一种禅宗式的印证,就是“以法证法海”——
一因为通过拜读他对中国文化的阐讲,我也感到我自己的境界的扩大,如采四天下花酿美
酒;二是感到似再次迎逢了过去大齐汪洋的学风,有河伯之临海若之叹——我自己的对中
国文化的诸意解未免偏枯,理路钩刺崎岖而冷也,自然没有建中兄对中国文化之论述有如
是之清华与朗润。
以我中国文化之衍演与会要,我个人的观点譬如莲花之种、生、开、谢几个时期。
先秦时期虽启日月之行但譬如莲花种,而赵宋天水一朝却是中国文化最为伟大的成就
期,譬如莲花开满,迈超汉唐、元明无及。
其主体原因在于士大夫成为中国文化之演教中最为强大而又广泛的主体,自帝王以至
众士大夫在此承平之际将三代之学竭力发挥、自由心证,而这种魄力虽隋唐之大朝上国亦
无有,因此把整个中国文化推动到了一个极高的臻于圆满成熟的太极状态,当然——那也
是中国最自由的一个时代,最尚贤的一时时代,最众生平等的一个时代。
而另外确又是中国文化自我清明之后的一种复兴,宋士大夫发现与发明兼有之成立太
极、性、命、理、气诸说,把中国文化演进到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天下文明的大位,就算是
彼此有术方面的论诤,而终究是对奉持“天下文明”之道的一个"自我完善”。
此外,宋士大夫之间的党争也和与唐与明的党争殊有不同,很大的内蕴上纯是彼此的
论学之区别与差异,并不在权争此轴上。
建中兄论中国文化在我看来就是走的宋士大夫此一路,没有满洲乾嘉朴学的衰气与尸
气,其校勘与义训也完全是宋士大夫天机活泼的立境,读之昭然清新如振柔条于芳春,有
一大观乎日月山河清明的自在妙乐。
乾道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万国咸宁 —,这是
宋士大夫立誓之继往圣之绝学而开万世之太平的“天下文明”,今之可期于建中兄在中国文
化的山河再奠的继续努力与倾心持护了。
复兴中国文明、运文明之圣于天下复兴我中国。
复兴中国文化之主要的生机在于我们这一代,不要指望我们的下一代还具备这种机运
——
我们这一代如不行,就永远不会再有此生机。
由于中国文化之士大夫传承的符命自满洲以来就断灭,发展至今世,绝大多数的中国
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局限在满洲考据训诂一派。
而这恰恰是中国文化最后被毁灭的根本。
我人之论中国文化,绝不从满洲与之余孽的僵尸路线。
今我之论中国文化所宗者:
战国滨海之国,齐国之稷下学宫是也;
六朝之高士论玄是也;
宋王安石之作《三经新义》解是也;
宋之二程是也;
明士大夫之挺立振拔是也——
这不是自汉晋经师最后发展到满洲朴学的那一迂腐猥琐章句书蠹的路线。而近代许多
学者的论学方法都在满洲之朴学系统中,譬如胡适就是。
所以我人之文化论述,俨如支谶之译《行道般若经》:“行道”,乃天师道语,与瞿昙老
子的“般若”之义,本无“相”同,但支谶偏要和贰为壹,其志在以中国文化论瞿昙之一切经
义也。我人仿如之。
吾以红滕酒
置以招太一
明月承清籁
碧风荡天台
凌虚浩气中
鹤光滟九垓
所谓火龙子
俯仰出帝宅
因爱江南好
文明历有代
凤池夸仙色
笙论梅山黛
白衣璎珞冠
喧哗辩机才
今与君交好
狂情勿相怪
当写一纸书
奉训晋人慨
清微幽玄意
只忆桃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