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法軍:數十名烏克蘭士兵赴法受訓期間逃跑(圖)

 2025-01-07 18: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烏克蘭 士兵
俄烏戰爭只是烏克蘭遭國土不全、痛失國民。據外媒披露,目前烏克蘭軍隊約有20萬逃兵,超過100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烏克蘭官員預估兵缺問題將隨時間更加惡化。圖為烏克蘭士兵。(圖片來源:Kostiantyn Liberov/Libko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一名法國陸軍官員1月7日告訴法新社,數十名烏克蘭士兵在法國受訓時擅離職守,但這種現象並不嚴重。

法國軍方:數十名烏克蘭士兵赴法受訓期間落跑

法新社7日引述這名法國陸軍官員的報導稱:「確實有一定數量的逃兵,但考慮到接受過訓練的人數,逃兵人數非常少。」

軍官補充稱:「他們在法國軍營裡,他們有權離開。」

這名法國陸軍官員指出,在法國接受訓練的烏克蘭士兵是受到「烏克蘭指揮部施加的」軍紀約束。

這位官員表示,「在法國,我們不會將逃兵定為刑事犯罪」。 

「如果有人逃兵,法國檢察官無權逮捕。烏克蘭軍方在法國領土上,只擁有紀律處分的權利。」

法國軍方在法國境內訓練來自烏克蘭第155機械化旅的2300名士兵,這個旅又稱為「基輔安妮」(Anne of Kyiv)旅,以紀念11世紀出生於基輔、嫁給法王亨利一世(Henri I)的安妮公主。

2024年12月底,烏克蘭記者尤里.布圖索夫指出,該旅的編組和配備不當,特別是人員、裝備和彈藥問題,導致該旅蒙受損失。

外媒曝烏克蘭防線慘況:20萬逃兵 有部隊全員「人間蒸發」

今年2月俄烏戰爭屆滿3年,烏克蘭遭戰火摧殘的國土不全、痛失眾多國民。據美聯社披露,目前烏克蘭軍隊約有20萬逃兵,有些人休病假後一去不復返,甚至出現單位全員棄守陣地,導致防線遭到嚴重破壞。更有超過100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烏克蘭官員預估兵缺問題將隨時間更加惡化。

報導指,有些人因戰爭創傷請病假,最後再也沒有返回部隊;還有士兵與指揮官發生衝突,甚至在交火途中拒絕執行命令。還有的逃兵回到部隊,但又離開。

美聯社更了解到,烏軍有整個單位違抗命令並放棄陣地,導致防線遭攻陷。

烏克蘭一名立法者表示,烏軍9月在前線的兵力缺口為4000人,主要原因是傷亡和擅離職守。大多數逃兵都是新招募的人。

根據烏克蘭總檢察長辦公室,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爆發以來,已有超過10萬人因逃離兵役遭起訴,光是去年就有近5成士兵擅離職守。一名知情議員估計,逃兵數可能高達20萬人。

外媒評論,無論在任何標準下,這個數字都相當驚人,因為動員令之前約有30萬烏克蘭人參戰。

罕見公開談論自己選擇逃兵的赫茲迪洛夫(Serhii Hnezdilov),因手傷需要進行手術而請病假,之後再也不想回去,他說:「如果服兵役沒有期限,就會變成坐牢,從心理上來說,很難讓人願意保衛國家」。

俄羅斯也面臨逃兵問題,但烏克蘭士兵擅離職守的情況暴露出軍隊中根深柢固的問題,以及基輔在戰爭管理上的挑戰,包含有缺陷的動員計畫到把前線部隊戰線拉得太長而導致削弱。

《紐約郵報》描述,兵力短缺很可能讓烏克蘭在未來的和談中處於不利地位;而美國官員已敦促基輔調降徵兵年齡,從25歲下修至18歲。

超過1000萬人逃離家園 接近1/20的18至49歲烏克蘭男性已因這場戰爭傷亡

據聯合國難民署數字,烏克蘭戰爭導致超過1000萬人逃離家園,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大的難民危機之一。迄今為止,670萬烏克蘭難民得以在其它歐洲國家避難,單單2024年上半年就又增加了40萬人。

聯合國難民署統計,烏克蘭國內還有400萬人在逃亡。自8月以來,17萬人逃離烏克蘭東部的家鄉。

俄烏雙方的傷亡實際情況,外界眾說紛紜,澤倫斯基只在今年2月承認31000名烏軍戰鬥人員陣亡。

烏克蘭媒體11月27日報導,根據《經濟學人》發表的估算,俄烏戰爭已造成6萬至10萬名烏克蘭官兵陣亡,另有40萬人傷勢過重無法繼續作戰。烏俄雙方傷亡人數占總人口的比率,已超過越戰和韓戰時期美軍傷亡比率總和,且逼近美軍二戰時期傷亡規模。

《經濟學人》是根據洩露或公開的情資報告、國防官員、研究人員和開源情報進行的這項估算,得出上述傷亡數字。

如果這個數字接近事實,那麼意味著接近1/20的18至49歲烏克蘭男性已因這場戰爭傷亡。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