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並非「階級鬥爭」 很難「一抓就靈」(圖)
大學畢業生和年輕人正在中國西南部四川省宜賓參加招聘會。(圖片來源:CN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0月1日訊】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承諾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的新聞紅遍世界。具體來說,中國當局宣布了近年來最大膽與廣泛的貨幣刺激和房地產市場支持措施,以提振當前的經濟困境和可能達不到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並努力應對強烈通貨緊縮的壓力、青年失業率、以及長期的房地產行業債務危機。這表明,北京放棄「固本培元」、調整經濟結構的原則,再度走上以房地產為切入口提振經濟的舊路。
所謂真金白銀利好只是幾滴毛毛雨
據國新辦發布會消息,央行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存量房貸利率降0.5%,二套首付統一15%,降息降准釋放1萬億流動性。這就是媒體盛傳的「政府官員承諾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調整住房限購政策」。中國國內與海外報導一致指稱,經濟學家們認為,此舉可能為在國內主要城市採取更大膽的房地產救市措施鋪平道路。
為什麼要提振房地產?這筆帳以2021年的銷售額為基準這樣算:2021年全成商品房銷售額18.2萬億,2023年降至11.7萬億。2024年1-8月5.97萬億,降23.6%,如無提振,全年會是約9萬億,比2021年減少9萬億——不清楚計算者何以認為每年18.2萬億房地產消費力是可以保持的恆常狀態。對於99·9%的人來說,房地產是昂貴的消費品,社會購買力是消費者購買力加總;能消費什麼級別的房子,體現的是單個消費者購買力的高下。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房子,是集家庭財力一搏,多數不可能購買兩套以上。
有人認為,對存量房貸降0.5%利率,確實影響不小。過去超過4%的房貸利率,對不少近幾年買房付月供的,是一筆沈重的負擔,細算的帳是:對於100萬貸30年的,能少付10萬元,每月少付280元。這等於發錢了,是真金白銀給利好。
以下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逐項分析,說明這280元「真金白銀」只是幾滴毛毛雨。
消化房地產靠的是居民購買力
1、202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億平方米,銷售金額11.66萬億元,得出的銷售均價10437元/平——280元這真金白銀有多重?能夠支付0.027平方米的房價。
2、房地產需求已達飽和程度。據中國住建部部長親口所言,截至2023年底,中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超過40平方米。按照國際定義,中高收入的國家的人均住房面積通常在29.3平米以上;高收入國家則為46.6平米。中國這個第二人口大國,只低於澳大利亞(90.3平)、加拿大(63.9平米)、美國(62.4)、德國(46.6)等四個國家,與第五名波蘭(40)持平,高於位列第10的第一人口大國印度(32.4)。
3、解困房(美國俗稱窮人房)。住建部稱: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萬套,1.5億多人喜圓安居夢,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第一條已經說明280元能夠支付0.027平方米的房價,也就是說,居民購買房子還得依靠自家。
2023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036元。其中,高收入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5萬元,佔人口20%。
回到常識層面來看,即居民購買力。對於月收入2000以下的人來說,280元可能是個利好,但他們買不起房;對於那些在日本與國外橫掃LV包的消費群體(屬於年收入9.5萬元這20%的群體)來說,這個群體應該早就有大房而且可能不止一套,僅從居住角度來說,他們不需要;從投資角度來說,如今不是房地產投資的好時機。
能否指望年收入5萬-9·4萬這個群體來消化?不能。據2024年1月消息,中國的法拍房有400萬套,這幾個收入組的高端者能夠保住自己尚需供款的房子不進入法拍屋行列,已是萬幸,再去買套房枷套在脖子上,那是找死。
即使是逆週期,政策措施也不能反市場規律
其實,仔細考察新華社頒發的調控政策,在「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中只多了「逆週期」三字,真正的措施都多次反覆出臺。這「逆週期」三字至關重要,用大白話表述,就是「反經濟週期規律」,這與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一再強調放權讓利、尊重市場規律相反。
提到逆週期,那就得解釋一下什麼是經濟週期。全球化態勢之下,世界經濟總體上呈現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中美兩國被稱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但從2020年以來都出現了嚴重問題,這問題不僅僅只是疫情帶來的,尤其是美國,國內政治尤其是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都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美國強調民主經濟體與非民主經濟體的區隔,這些對世界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在內都有巨大影響,連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都陷入嚴重衰退。無論是資源還是市場都對外依賴嚴重的中國,自然不能在美歐經濟都衰退的時期保持一枝獨秀。
就在這四五年之間,北京咬緊牙關,讓經濟「脫虛向實」,發展實業,好不容易將出口產品的「新三樣」做出一點氣象,卻遇到國外市場萎縮(購買力與市場壁壘都是原因)。加上高科技產業對勞動力需求本就遠低於勞密型的房地產業與出口外貿的「老三樣」,又逢AI時代,就業問題不可能依靠高科技行業解決,因此出現了大量躺平族,高校畢業生70-80%無法就業。在居民財富縮水(房地產價格下降)、就業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北京再度放棄「固本培元」的發展實體經濟的道路,重新走上政府財政刺激提振房地產,可謂不明智。
道理非常簡單:經濟工作並非「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否則,習近上任以來強力推行「房住不炒」就不至於經常讓位於政策鬆綁。只是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奉行政府干預經濟思路,比如這次特別強調「由24人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誓言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分析師們認為財政刺激對中國經濟復甦至關重要」等評論都來自強調自由競爭、市場經濟的美國經濟大報WSJ,只是出於兩個原因:1、說明分析師們潛意識裡相信「經濟發展的動力不是市場需求而是政治首腦的意願」。2、急於幫助美國投資界解套。中國的房地產業,本來就是一個世紀超大泡沫,只是由於它在國內成了消費者的貨幣儲水池,在國外成了國際鐵礦石等建築材料的支撐需求,房地產公司成為國際風投行業放債的重要客戶。據野村證券(2021年)稱,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當中,銀行貸款佔比最大,達到46%;債券約佔10%,其中包括2,170億美元等值的美元債券,因此「大而不能倒」,只要房地產公司賺了錢,債務就不會泡湯。
這幾天中國股市上揚,評論都讚是政策效應。中國30多年的股市歷史中,這種政策刺激翻紅的戲碼曾反覆上演,但很快就會由牛變熊,充分證明:經濟運行依靠「內力」,外部刺激這種強行拉抬解決不了問題。可以估計,在買主沒有大量湧入的情況下,這輪放鬆很快就無疾而終。但有批有備而來的人可以在短暫時間內套利。最後,中國經濟還得順應經濟週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強本固元,從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增加就業、提振內需開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