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捲65年內再度現身維港,有玄學家認為並非吉兆。(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IG)
【看中國2024年9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維港上周六(28日)出現水龍捲。上次維港出現水龍捲已經是65年前。根據天文台記錄,水龍捲有時全年都不會出現,有時一年出現一次,多時一年四次。不過較多在外圍位置,今次是首次在維港水域內出現實屬罕見。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認為和氣候暖化有一定關係。有玄學家透過易經卦象得出了「風水渙卦」,有人心渙散,人民離散之相,並非吉兆。
(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IG)
據報導,28日天文台首次接獲在維多利亞港附近有水龍捲報告,水龍捲在海上捲成柱狀,非常壯觀,逐漸移向紅磡大環山泳池附近。當時未有人游泳,在場泳手及觀眾嘖嘖稱奇,紛紛拿出手機拍下這一天文奇觀。水龍捲底部離開水面後,白色螺旋繼續移動,數秒間在大環山泳池由下至上消散,歷時約兩分鐘。
(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IG)
氣象專家形容今次現象十分罕見,「聞所未聞」。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蔡振榮提醒市民,如果見到水龍捲,應要即時躲避或到室內地方,不應站著拍攝或等待水龍捲移近,船隻亦應該駛離水龍捲移動的方向,否則可能會有危險。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30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記錄顯示水龍捲在香港沒有引發過嚴重意外,但70年代「試過有水龍捲打上海洋公園」,發生纜車事故。他說,當年剛剛加入天文台,碰巧負責調查這宗案件,發現水龍捲的垂直氣流「將架吊車拋一拋,條纜跳咗出嚟」,好彩纜車卡在塔台上沒有墜下。
事後本港研發一套安全裝置,確保纜車不會飛脫,他又指此後海洋公園恆常監察天氣情況,當出現雷雨便會停駛纜車,強調纜車飛脫的情況「依家唔會再發生㗎啦。」
水龍捲之前在香港也一直都有出現,不過都發生在外圍位置,如赤鱲角以西海邊。根據香港天文台記錄,水龍捲有時全年都不見踪影,有時一年出現一次,如2009、2019、2020、2021年;有時一年出現兩次,如2010、2013、2014年;多時一年四次,如2003、2005和2018年。一般在5月至10月內出現。
(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IG)
林超英指以往一般是在淺水灣等外海無遮擋的廣闊海面會容易看到,因有比較高自由度形成的漩渦,但如果撞到陸地就會散開。對於維港65年來首次出現水龍捲,他認為這可能反映「以前條件唔夠,依家維港海水都熱到夠條件」,指說到底都是跟氣候暖化的大背景有一定關係。
有玄學家指水龍捲在香港風水聚寶盆位置出現,經濟會有衝擊,比較反覆。玄學家雲文子指,「水龍捲」又稱為「龍吸水」,天象意示香港雖有資金流入,惟衝擊難免。
玄學家吳奇雲表示,維港出現了水龍捲,有風在水上的意思,通過易經的卦象,得出了風水渙卦。吳解釋指,渙卦卦義為離散,逃離危險,又有利用外力化險之意思。所以水龍捲預示着未來有險,有離散之象,移民潮會不斷,亦有很多人會離開,不解決現況,要靠外力脫險。按卦義,人心渙散需要收拾與凝聚人心,才可以化險為夷。
根據香港天文台資料:水龍捲是一條快速旋轉、夾雜著水滴的雲柱,由對流雲的底部連接著水面。水龍捲的風速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為低。由於水龍捲有時能將水吸起,它也俗稱為「龍吸水」。
水龍捲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較為常見的水龍捲,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這類水龍捲通常發生在快速發展的濃積雲底下。有研究指出,源自對流雲之下沉氣流到達海面後,會向外擴散造成冷外散氣流。而在這些冷外散氣流的匯聚區域內,再加上溫暖的海面,便會有利這類水龍捲的形成。
這類水龍捲的生命週期和移動路徑都較短,一般不會持續超過二十分鐘。此外,當它們登上陸地後,便迅速消散,很少會深入內陸。
第二類水龍捲的形成機制和特徵則與陸上的龍捲風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關。它們會伴隨著惡劣天氣如大風及冰雹,並有時會在陸上發展之後移至海上。與第一類不同,這類水龍捲在雷暴內由上至下發展,在起初階段會先出現漏斗雲,之後逐漸延伸至地面或海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