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中醫防治(圖)


痛風發作時痛如刀割,又如被雷電劈到,可說是痛不欲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痛風常發生在半夜,因為半夜或秋冬之際,體溫會下降,尿酸的溶解度也會跟著下降,尤其腳趾在肢體的末端,溫度更低,更會有尿酸結晶。

痛風發作時痛如刀割,又如被雷電劈到,可說是痛不欲生。由於患處紅腫熱痛,所以熱敷會使發炎加劇而更痛,冰敷雖能暫時止痛消腫,但溫度下降會使尿酸堆積更多,發炎時間更拉長。所以,最好是都不要碰它。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穿新皮鞋、受傷、體溫偏低、體內酸鹼度偏低、脫水、飢餓、喝酒、暴飲暴食、情緒壓力、身體壓力、激烈運動等,都會誘發痛風的發生。

尿酸的起伏,也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因子,例如有些患者因為驗到尿酸高,就立刻自己服用降尿酸的藥物,結果立刻引起痛風。又如必須使用降尿酸藥物時,也一定要持續服用,不要斷斷續續,以免尿酸時高時低而誘發痛風。

幾次發作不會引起甚麼永久性傷害,但是反覆發作或大量沉澱物的積聚,就會導致關節表面及骨頭磨耗受傷。

西醫對於急性痛風關節炎的治療,不主張使用阿斯匹靈,而是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為主,一般要治療二到八天,而後漸漸減量。至於秋水仙素,主要是用來預防痛風發作,所以應愈早用愈好,最好在發作的24小時內,但在老人及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則必須非常小心,以免造成神經和肌肉的病變。

中醫治療方面,大約可分為四種類型:

1、寒濕痺阻:患者身體困重、怕冷,關節腫痛,陰雨天加重。可以當歸、蒼朮、羌活、防風、川芎、桂枝、麻黃、薏苡仁等藥來治療。

2、濕熱痺阻:口乾、口苦、尿黃而少,關節紅、腫、熱、痛明顯。可以蒼朮、黃柏、薏苡仁、牛膝、車前草、一條根、忍冬藤等藥來治療。

3、痰瘀痺阻:胸口悶痛、手腳發麻、唇色紫暗,可能有肥胖或血脂肪過高,痛風反覆發作,關節僵硬、變形、屈伸不利。可以蒼朮、南星、威靈仙、白芷、川芎、桃仁、紅花等藥來治療。

4、肝腎虧虛:痛風病程較久,患者面色萎黃,容易腰膝痠軟、疲倦、頻尿,關節變形而屈伸不利。可以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當歸、白芍、川芎、杜仲、地黃等藥來治療。

中藥的止痛效果或許不若西藥之迅速,但只要服用幾天,依然有效,加上全身機能可同時獲得調節,副作用又少,所以其長遠療效還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本文留言

作者葉慧昌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