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到來 你最需要認識這個「鏡子」(組圖)
因為「千秋節」是天寶二年改成「天長節」,故這一「瑞花舞鳳紋葵花鏡」應鑄於729至743年間。(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提及中秋節,就不禁聯想到一輪明月、奔去月宮的嫦娥、辛勤搗藥的玉兔、砍不斷桂樹的吳剛等等著名神話傳說與角色,但我們理應要知道唐代有一種精湛的「千秋鏡」與「月宮鏡」。其中的「月宮鏡」融合了傳統中秋節日的民俗故事於工藝鑄造中,實用與精美兼具。換言之,我們能透過唐代「月宮鏡」的文飾,瞭解中秋節傳說。
月宮鏡與千秋鏡
眾所周知,鏡子可用來端正、整理儀容的必需品,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古代鏡子的鑄造與裝飾畫還能傳遞工藝科技與文化內涵。「月宮鏡」則是盛唐時期的人物故事鏡的典型品項,其銅鏡背面鑄入了傳統傳說的裝飾畫。也就是說,「月宮鏡」為世人傳播著中秋節故事。
談「月宮鏡」前,不可不提「千秋節」與「千秋鏡」。
在唐玄宗時期,君臣之間賜鏡、獻千秋鏡形成了宮廷中的風流韻事。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玄宗將自己的誕辰八月初五日訂定為「千秋節」。他亦為此節日創作〈千秋節賜群臣鏡〉:「鑄得千秋鏡,光生百鍊金。分將賜羣后,遇象見清心。臺上氷華澈,窗中月影臨。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宋代《文苑英華‧卷一○五》載道:「八月五日花蕚樓賜百官明鏡,並錄鏡賦多首。」
千秋節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此節日的設立,展示了開元盛世下臣民對於玄宗的崇拜,還順應臣民祈願玄宗能健康長壽、國家太平的心理,同時亦揭示非常篤信神仙道教的玄宗,在以舉國的實質表達方式傳遞自己盼望能長壽成仙之心願。
再回過頭來說,千秋鏡乃是唐玄宗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而特地在千秋節那一天賜予群臣的銅鏡。為了賀壽,群臣也曾鑄造千秋鏡作為禮物獻給玄宗。只是,目前傳世與考古界發現的千秋鏡,仍很難判斷究竟是皇帝賞賜的,還是群臣獻給皇帝的。至於「千秋節」直到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才改為「天長節」。
要注意的是,千秋鏡的特色十分明顯,古有云:「雖大小而殊,致必規圓而相似」。這說明千秋鏡象徵著一輪圓月,製作十分考究,且透過「考工垂典,匠人有作,或鑄或鎔,是磨是削」等描述,可知是由最好的工匠所鑄造。由於還能閃閃發光,故有賦云:「提握見重,光芒未歇,若清潭之無比,類瑶池之有月」。那時的大家閨秀一旦開匣,即可見「明月」,「持照如嫦娥」。
而根據《全唐詩》中與千秋節相關的詩作、與千秋鏡相關的文獻記載,以及過往眾位學者的研究,大致上能分為二類,第一類是性質明確的千秋節鏡,第二類則是不帶「千秋」鏡銘的盤龍鏡與月宮鏡。這類鏡子的鏡形大多是葵花形,少數為菱花形或圓形。縱使上頭沒有銘文,依舊可以根據千秋節詩推斷這類鏡子應當也是屬於頒賜或進奉的千秋節鏡。
研究者表示,千秋鏡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具紀念意義與特殊用途且為數不多的鏡類。雖然它的圖紋比較單純,但在鏡銘上,卻出現了其他種類的唐鏡中不曾見到的盤龍、月宮圖紋與「千秋」等等,當然這些圖紋自當存在鮮明的寓意與象徵性。後人可透過這些圖紋來進一步解析唐代銅鏡圖紋的設計思與潛藏的意義與價值。如若結合唐玄宗設立千秋節的這一背景,即可發現唐代千秋鏡實際上深受漢代以來的神仙思想的影響。之所以產生如此聯繫,當然主要還是跟在大唐歷代皇帝中,被視為最最篤信神仙道教的唐玄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最後,簡單說來,上述提及的「千秋鏡」中就有「月宮鏡」。
「月宮鏡」大多是呈現圓月形或仿似圓形的外型,造型大氣,充滿活力,上頭的文飾風格則洋溢了大唐盛世的萬千風采。不過,也有月宮鏡是圓盤外圍以八瓣花形或八瓣菱花形作為裝飾,例如上海博物館就收藏了一支八出菱花形鏡面的月宮鏡。
西安西郊小土門曾出土過一面八瓣菱花形的月宮鏡,而其圖案呈現兩棵桂樹交纏一起,樹的左側有一人手捧置放了一酒壺的盤子(據推敲,此人應是吳剛),樹的右側則有一位手捧裝有仙桃的盤子的女子(應是嫦娥),在樹的兩側則有祥雲,上頭各有一仙人跪坐。
西安蓮湖區電容器廠也曾出土過月宮鏡,只見在鏡子的畫面中央呈現了一株枝葉繁盛的桂樹,在樹的左側,有一隻手握著杵搗藥的玉兔,在樹的右側上方則有輕盈的嫦娥凌空舞動,嫦娥的下方還出現了一隻伸肢跳躍的蟾蜍。另有月宮鏡也是這般圖樣,但嫦娥是出現在桂樹的左側,玉兔則位在樹的右側。
我們透過唐代流傳下來的「月宮鏡」及其文飾,即可快速跟中秋節傳說故事中的角色做對照。由此可見,中秋節的傳說神話,理應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經傳播開來了。
從唐代「月宮鏡」的文飾可以一應對照到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的角色。圖乃示意圖,是象牙玻璃容鏡。(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參考資料
范淑英〈仙道之像:道教對唐千秋鏡的影響〉
允嘉若〈千秋有夜千秋月月宮鏡的月亮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