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閉門即是深山 讀書隨處淨土」之內涵(圖)


《松江邦彥畫像》之陳繼儒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俗語「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出自明代文學家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字面意思是指,無論身在何處,只要關上門,就像是在深山裡一樣,可以修行做隱士;如果能讀書,在哪裡都是清淨之地。

這個解釋在古代或許是對的,但卻不完整。很多諺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很多時候會出現一些干擾。如果我們身在鬧市,關上門看不見了,但依舊可以聽見嘈雜聲,而且還會遇到鄰居朋友敲門,可見深山的幽靜是很難感受到的;如果你讀不好書,又怎麼會體驗到淨土呢?

不過,「閉門即是深山」中的「閉門」並非僅僅是關上門,而是切斷自己的執著、觀念。不再去想那些不好的事情,真正關上的是那個執著之門。這樣即使身在鬧市也能享受幽靜。「讀書隨處淨土」就好解釋了,讀好書。

其實,唯有不再執著了,心才會變得清淨無為,這才有了深山的幽靜和淨土的純淨。

佛家高德之人,都要出去雲遊,要想不受外界的干擾,就要學會在塵世中修煉,才是真的放下,躲在深山,反落「放不下」的話柄。很多人似乎看破紅塵,要出家修行,也是一種生活。只是莫忘了真正的佛家高士,都在雲遊中來提高自己的修為。

一個人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向善的心,那麼在人間就是好人,修道者就可以得道。一切全憑一顆心。

在鬧市,心若清淨,就是深山;讀好書,就是淨土。

(文章取自:〈諺語:「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真實內涵〉。本文經過修改)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