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是否心智就成熟?看「這一點」就知道(圖)
見人少說話,閒事少摻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很多三四十歲的人,甚至五六十歲的人在年齡上很成熟,但為人處世卻很糊塗幼稚。年齡成熟的人不代表心智就成熟。一個人心智成熟程度,可以從這個人是否做到「見人少說話,閒事少摻和。」來據以判斷。
見人少說話
言就是說話,一個人口才不好沒有關係,可怕的是那種一說話就口若懸河停不下來的人。
莊子講過一個「呆若木雞」的故事,說紀省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10天以後周宣王問是否完成訓練,紀省子回答不可以,因為雞還在大聲啼叫,這是驕傲的表現。周宣王又等了10天再問,回答依舊不行,因為只要聽到聲響,雞就大聲回應,這是浮躁的表現。再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雞終於馴好,但是卻呆若木雞,周宣王感到非常奇怪,紀省子解釋,現在就算別的雞在面前挑釁他們也會保持沉默,這才是真有實力的表現。
我們常說「高山無語,自有其危,大海無聲,自有其險。」一個人的話越多,就越容易爆露自己的弱點與無知,人要收斂自己的言行,少語而不急躁,慎言而不輕狂,做到心中有尺,開口有度。所以「見人少說話」就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閒事少摻和
莊子當中有一個「渾沌之死」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南海大帝和北海大帝以及中央大帝是三位好友,中央大帝的名字叫渾沌。渾沌為人豪爽,但卻沒有七竅既聽不到,也看不到,更嘗不到人間美味。
所以南海大帝和北海大帝,作為他的朋友想要幫一幫渾沌,於是利用法力神通鑿開了渾沌的七竅,沒想到七竅開啟之時,竟然也是渾沌消亡之日。原本渾沌過得很舒服,但是南海大帝和北海大帝偏要多管閒事。
就像生活中有些人總喜歡按照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去摻和別人的事情,有句話說得好「彼之蜜糖,汝之砒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對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只有三件事:老天爺的事、別人的事,還有自己的事。而我們唯一能做好的就是自己的事。
但人往往就是這樣,還沒弄清楚自己的事,就急著操心別人的事,結果越是摻和越是亂套,所以成年人最大的清醒,應該是盡量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及不干涉別人的生活,也不多管別人的閒事。正所謂「渡人先渡己。」管好自己就是對別人最好的幫助。
人生永遠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見人少說話,閒事少摻和。」做一個既成熟又清醒的明白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