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華人諾獎得主李政道辭世 享耆壽98歲(圖)
1957年,李政道(右)與楊振寧(左)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人成為史上首上華人獲得此殊榮。(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看中國2024年8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姿綜合報導)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全球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於8月5日被證實因病醫治無效,於美國時間8月4日在舊金山逝世,享耆壽98歲。消息傳來,震動了整個海內外科學界。
全球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辭世 李政道享耆壽98歲
綜合海澎湃新聞8月5日報導,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垂林等多名李政道友人今天透露,李政道因病醫治無效,美國時間4日在舊金山逝世,享耆壽98歲。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同日也對李政道先生離世的消息予以證實。
李政道1926年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蘇州,1944年至1946年先後就讀於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50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56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0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義大利林琴科學院外籍院士和中研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57年,年僅31歲的李政道發現了關於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和楊振寧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華人首獲這一世界最高科學榮譽,極大地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李政道長期從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子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科學貢獻卓著
據維基百科介紹,李政道1962年移民美國。李政道求學之途多舛,中學時因抗日戰爭一度輟學,1943年以同等學力考入當時暫遷至貴州省的浙江大學物理系,走上物理學之路,但隔年日軍進入貴州,浙江大學停學。1945年李政道轉學到西南聯合大學,但抗戰結束後,西南聯大停辦,李政道也沒有順利畢業。
之後在其西南聯大導師吳大猷推薦下,李政道1946年赴美就讀芝加哥大學,師從美國量子力學、核物理、粒子物理及統計力學領域的權威費米(Enrico Fermi)。在芝加哥大學求學期間,李政道結識未來的合作夥伴楊振寧。
李政道和楊振寧都是西南聯大校友,都是被吳大猷推薦到芝加哥大學,但楊振寧比李政道高2個年級。2人都拜師費米,逐漸成為朋友,並一同發表論文,之後一起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合作研究。1951年,李政道和楊振寧發表了2篇有關統計力學的論文,引起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關注,更邀2人會面促膝長談。
1957年,當時年僅31歲的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人成為史上首上華人獲得此殊榮。李政道曾是二戰後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此一紀錄直到巴基斯坦維權人士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才被刷新。
李政道認為,科學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1974年,李政道提交了一份培養人才的建議書,建議選拔優秀青少年進行系統的科學訓練,這正是中國大陸「少年班」的雛形。
1979年3月21日,應中國科學院邀請,李政道與夫人秦惠莙來到中國科大研究生院(北京)講課。講課內容主要與高能物理有關。在研究生院講學時,李政道發現了一些優秀的研究生,希望讓他們留學接受進一步的訓練,便請求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為這些學生出一份進入該系研究生院標準的試題。這成為CUSPEA(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的起點。
1979年春,最終有5名學生通過了哥倫比亞大學的考試,李政道為他們補辦了入學手續。這5名學生的優秀表現讓哥倫比亞校方願意接收更多的中國學生,也成為李政道向其它學校推薦中國學生的有力證明。這次考試也成為CUSPEA的雛形。
CUSPEA的形成過程中,李政道的主觀參與和推動起到了關鍵作用。從1980年2月開始,李政道向53所美國大學物理系的主任和教授們發了200多封內容相同的信,邀請他們採納哥倫比亞大學的方式招收中國學生。到了當年5月,CUSPEA項目正式起航。
從1979年到1989年,該項目選拔推薦915人赴美深造,造就了一批領軍學者和社會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