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10間結業,16間開業」 數據何來?(圖)


近日李家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香港有10間公司結業的同時有16間開業。(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4年6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特首李家超上任即將滿兩年。惟過去兩年,香港經濟萎縮,街頭隨處可見凋空的舖頭。近日李家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10間結業的同時有16間開業,即開業較結業多。24日《集誌社》報導指,這是公司註冊處四月的數據。若以五個月的數據計數,其結果為「10間結業,同時有11間開業」。有悲觀的香港網民認為,結業、開業數字不重要,如果10間高級餐廳結業,再開16間「兩餸飯」(編註:指平民、廉價餐廳),又有什麼好慶祝的呢?

李家超近日接受傳媒訪問時對香港經濟充滿信心,表示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國家很多政策都將香港利益作為考慮因素,香港能夠從中受惠。而且,香港是國際城市,可吸引國際人才。同時,香港稅制低、法治健全、基礎建設好、資金人才能自由流動等。加之香港是進入內地市場的跳板,具備其他大陸城市不具備的優勢。因此香港如何把握機遇相當重要。他希望政府能凝聚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達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李家超承認香港仍面對挑戰,比如地緣政治複雜,出口遭到影響,因此要保持高度警惕。他認為,香港現正處於轉型期,過往亦曾經歷,例如過往香港有很多工廠搬往內地,導致工作崗位流失,工人失業,但其後香港成功過渡,並發展其他領域。因此香港要及早認知、部署,政府會「搭好台」,與業界凝聚力量,他相信業界會越來越多人看清形勢,從中作出改變。

被問到有調查指街舖空置率較疫情前為高,本港最新零售銷售額下跌,香港如何保住優勢,李家超稱,「以數字告訴大家,有10間結業同時有16間開業,即是開業比結業多。」

10間結業,16間又開業,數字從何而來?24日行政長官辦公室以電話回覆《集誌社》時解釋指,李家超引述的數字,是今年四月公司註冊處「成立本地公司及解散總數的對比」。四月註冊成立本地公司有12,526間,公司解散的數目是7378間,解散公司與註冊公司的比例,是1比1.697,這就是「10間結業,16間又開業」的來源。

《集誌社》翻查公司註冊處今年一月至五月的數據,公司解散的整體數字是48,975,而成立本地公司的總數為55,304,比例是1比1.1,用特首的邏輯,是執10間,開11間。

而根據最新數字,今年5月有12,065間公司解散,同時有12,230間公司成立,解散與註冊的比例是1:1.01,即接近「執十間、開十間」。今年二月,情況更嚴峻,新註冊公司有6,997間,解散則有11,626,即「關十間,開六間」,即「關門多過開張」。

有悲觀的香港網民認為,結業、開業數字不重要,如果10間高級餐廳結業,再開16間「兩餸飯」,又有什麼好慶祝的呢?

本月有市場消息指,銅鑼灣利園山道一個核心地舖,早前由浪琴錶租用,月租高達230萬元;現在由一家手機配件店承接,租金降至12.8萬元,較高峰期插水94%。正應了該網民的觀點。

還有留言指,開公司程序比結業快。單計和政府辦理手續的時間,開一間公司快的一兩個星期就搞定,但真正撤銷公司最快都要半年。而且開公司不一定請人。所以,數據不重要,看看香港冷清的街道,大家都心中有數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