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美國的救護車,我驚呆了!(組圖)
【老哈利英語漫談】
救護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那會兒在國內教英語時,有時要給學生講點英語「單詞速記法」,目的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起到一點輔助的作用。其中一種方法叫「諧音法」,用來記ambulance(救護車)這個詞怎麽記呢?——「俺不能死」!每每講到此,台下的學生必然爆發出一陣狂笑。挺形象吧?
來了美國,對ambulance有個頗深的印象:美國的救護車跟中國的長得很不一樣。怎麽說呢?中國的救護車基本都長這樣:
中國的救護車。(圖片來源:NOEL CELIS/Getty Images)
而美國的救護車長這樣:
美國的救護車。(圖片來源:Pixabay)
發覺了嗎?中國的救護車是圓弧的麵包車(Van),警示燈在車頂,而美國的救護車都是方方正正的卡車(Truck),警示燈在車尾,其尾部還塗滿了紅白黃的斜槓。總之我剛來時怎麽也無法將其與救護車聯繫在一起,怎麽看怎麽像一輛工程車。
美國的救護車都是方方正正的卡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還有一個區別,就是中國救護車的標誌以「紅十字」為主,而美國救護車統一用的標誌是藍色的「生命之星」,當然,如果你去了穆斯林國家,你會發覺當地救護車的標誌是一輪「新月」,而以色列則是紅色的「大衛之星」。
圖為救護車的標誌,藍色的「生命之星」。(圖片來源:OLGA MALTSEVA/AFP via Getty Images )
那麽,今天我要從詞源的角度來講講ambulance這個詞。
從詞源上來看,ambulance一詞源自於軍事用途。話說在18世紀之前,當士兵在戰場上受傷時,只能呆在原地直到戰爭結束,或是等到夜幕降臨,救援隊在幕色的掩護下對其施救。
拉雷男爵肖像,拿破崙手下的隨軍外科大夫Dominique Jean Larry。(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等到了18世紀末,在拿破崙發動的對歐戰爭中,拿破崙手下有位叫做Dominique Jean Larry的隨軍外科大夫設計了一種用於急救的快速運載工具:他們使用配備了繃帶、止血帶等物的車輛,快捷地將傷者送往醫院。這種車輛被稱作hôpital ambulant(流動醫院),也就是所謂的「野戰醫院」,源自拉丁語ambulare(行走)。
這些流動醫院因其移動迅速,很快就以ambulances volantes(飛行救護者)的名字流傳開。當英國士兵也使用了這樣的傷員救護及運載工具後,先是用英語ambulance cart或ambulance cargo來表示,後將它們簡稱為ambulance。再後來ambulance一詞的詞義也就從「流動醫院」轉變為「救護車」了。
二戰期間的軍用救護車,攝於美國加州飛機博物館。(圖片來源:老哈利提供)
開救護車的伊麗莎白女王
眾所周知,已故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是個超級車迷,這和她早年參軍駕駛和修理各種軍用車輛有關。
1945年,剛滿18歲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毅然參軍,並學會了如何拆卸、修理和重新裝配發動機,更換輪胎,被稱為"汽車修理工公主"。此外,她還學會了如何駕駛她工作修理過的每一種機器,包括吉普車、卡車和救護車。
直到現在,伊麗莎白二世仍是英國王室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在軍隊服役過的女性。
而且,這位愛車如命的老太太還是全英國唯一一位沒有駕照的駕駛員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了。快,叫一輛ambulance!——俺不能死!
【作者簡介】老哈利是國內擁有15年教齡的英語講師,國內人事部三級翻譯,曾在國內一線英語培訓機構任職,也曾是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創始人,現旅居美國加州,他將從「美國實用生活英語」、「英語詞源趣談」、「美式英文發音寶典」、「英美文化漫談」、「聽歌學英語」、「英美姓名探幽」、「美國品牌故事」等多個方面和不同角度,帶您一起走進英語學習的小天地,讓您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增長知識,增強英語溝通能力,深度瞭解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