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暗助俄侵烏 中國農民公開挺烏還遭打壓(組圖)

 2024-06-18 10: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2024年5月16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中國北京舉行雙邊會晤後離開大廳。
2024年5月16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中國北京舉行雙邊會晤後離開大廳。(圖片來源: Contributo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6月18日讯】(看中國記者王君綜合報導)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而引爆二戰後歐洲最大的戰爭,在此場持續超過2年的戰爭中,發現中國暗中支持被西方制裁而導致物資技術與武器短缺的俄國,其官媒也一面倒挺俄,甚至對民間挺烏聲音進行打壓。近日安徽池州市東至縣的農民張立平於朋友圈發文,向烏克蘭捐款,並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公開信,因為此舉而遭中國公安訊問4小時,且被迫刪除相關的訊息。

根據微博的博主「郝國中雜談」發布、其落款時間是6月14日的張立平公開信的截圖。張立平於信中寫道:「於瑞士和平高峰會召開之際,對於烏克蘭人民的大無畏抗戰的精神,致以崇高敬禮,為表示誠摯的慰問,並寄出1000元人民幣以示支持。烏克蘭必勝、和平必勝。祝您吉祥如意。」同時在X平台一個名為「The power of reticence沈默的力量」網友,還貼出了張立平的匯款收據。

安徽池州市東至縣農民張立平在近日於朋友圈發文,向烏克蘭捐款,並對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發公開信,竟遭中國公安審問4小時,且被迫刪除相關訊息。
安徽池州市東至縣農民張立平在近日於朋友圈發文,向烏克蘭捐款,並對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發公開信,竟遭中國公安審問4小時,且被迫刪除相關訊息。(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張立平的做法引起不少網友回響。而在「郝國中雜談」的這篇貼文下方,網友們紛紛留言:「人性之光」、「這是一個農民?這個思想境界,比某一些大V(網紅)高太多了。」、「給這名老農點讚且致以敬意」。

在張立平被中國公安審問4小時之後不久,他就在朋友圈發文稱:「我是張立平,本人在13日向烏克蘭捐款1000仟元,且寫信給澤連斯基表示同情和支持。可是在昨夜突然遭到公安訊問4個多小時,並被要求刪除該訊息。夫已老,難折騰,非請勿擾,謝謝理解與關注。」

對此,有網友於X平台回應稱,「一個很正常的捐款,而遭共產黨理解成境外勢力顛覆政權,真是可笑至極」、「在糞坑內,做正常人都是罪」。

據公開資料顯示,張立平是一名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大渡口鎮大橋村的村民,他自2005年7月受聘於大渡口鎮公所。2011年9月,張立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雙方勞動關係終止。由於為雙方有勞動保險的糾紛,使得張立平一紙訴狀把鎮公所告上法庭。

北京為俄羅斯做了些什麼?

據法廣報導,最初在烏克蘭戰場上遭重挫的俄羅斯,為何能夠重組軍事工業,為什麼可以迅即轉身成為「戰時經濟」,原來俄國背後有一個中國這樣的大金主,北京為莫斯科的戰爭機器提供了「生命線」。據西方的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一方面一直在對俄羅斯提供衛星情報與戰鬥機部件,且提供微晶片、光學設備、電子感測器、機床,以及電信設備等軍民兩用部件;同時一方面大量購買俄國石油,因而撐起幾近於崩潰的俄方經濟。因此美國認為,中國的經濟的支持使得俄羅斯可以加緊生產導彈、無人機與坦克。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顯示,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於2023年達到了2400億美元。這已經比其入侵烏克蘭之前增加了60%。另外有一個驚人數字:在2022年2月之前,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額是與北京貿易額的2倍。但如今卻只有其一半而已。

中俄銀行暗通款曲 貿易改走「地下渠道」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之後,美國就針對俄羅斯及其盟友實施了一系列制裁。近期美國提出警告,這些制裁措施將會擴展至中國銀行。此舉動成功地讓協助中國與俄國的非軍事貿易金融業務感到不安和警惕。

華盛頓指責北京成為俄羅斯的戰爭助力。現今美國威脅會將制裁擴大至中國的銀行,使得中俄之間的非軍事貿易融資已經開始冷卻。有7名熟悉情況的貿易與銀行業人士聲稱,這已經給中國小型出口商帶來越來越棘手的問題。

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公司受銀行限制措施的影響,已經開始使用「地下」的管道接受俄羅斯付款。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大銀行已撤回對俄國相關交易的融資,並迫使一些中國企業轉向了貨幣經紀人及邊境小銀行等地下融資管道,甚至還使用遭禁止的加密貨幣。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