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也能與人溝通?澳洲袋鼠的有趣實驗(图)


袋鼠具備與人溝通的潛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類與動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不過物種間的隔閡,比不同語言的差距更加巨大。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動物,人類通常需要與其保持距離,但是牠們也能具備與人類溝通的可能。

野生動物也能與人溝通?澳洲袋鼠的有趣實驗

袋鼠是生活在澳大利亞、新幾內亞等地的一種野生動物。一般而言,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會想到貓貓狗狗等家庭寵物,牠們會與人類保持一定程度的互動,不過生活在野外的這些袋鼠,居然也能與人類溝通,宛如小朋友一般來往。

根據澳洲雪梨大學與英國羅漢普頓大學的科學家攜手研究,他們發現即使是沒有被馴化的澳洲袋鼠們,也能夠藉由以往與馬、山羊或犬隻互動的方式,與人類進行溝通。他們展開實驗,事先花費了八天左右的時間,讓測試的袋鼠們養成去盒子尋找食物的習慣,接下來他們會將準備了食物的盒子上鎖,製造出一個無法被破解的情況,隨後退下觀察袋鼠們面對盒子的行為。

一開始,看著這種裡面有食物,卻無法開啟的盒子,袋鼠們會摸索一下子,牠們經過嘗試失敗後,會轉頭看向附近的人類,接著回頭看著鎖住的盒子,又轉頭看向人類,重複這樣的動作。這次參加實驗的袋鼠一共有十一隻,其中有九隻袋鼠在發現無法靠自己打開盒子後,都將視線轉向待在附近觀察牠們的動物行為學家艾倫·麥克艾利戈特(Alan McElligott)。艾倫表示這些袋鼠進行一連串的「交替注視」(gaze alternation)以後,其中有幾隻甚至跑到他面前,做出嗅幾下或用前肢抓他膝蓋的行為,似乎是希望人類能夠幫助牠們。

袋鼠們這樣的行為必非偶然,學者們認為牠們以此向對方展現出特定意圖,屬於一種溝通行為。雪梨大學的動物行為與福利學家Alexandra Green(Alexandra Green)表示,袋鼠們是在確實向艾倫傳達求助的訊息,希望能將食物從盒子裡拿出來。過往的認知中,人們認為只有通過馴化的動物,才能以簡單肢體語言向人類求援,袋鼠在這次的實驗中,展現出這樣的行為與動物本身是否馴化不一定有直接關係。

事實上,袋鼠是一種具有社會性的動物,牠們可能在特定情況下,能夠調整行為,與人類進行溝通。這個發現在澳洲袋鼠數量氾濫的情狀下,也許能讓人們重新審思,也許人類能找到更適合的方式與袋鼠和平共處。當然野生動物的野性依舊存在,有些袋鼠的體格與攻擊性遠超於人類,因此可不建議像是實驗中的袋鼠與科學家一樣,那麼近距離互動,反而需要保持距離與警覺。

相關影片連結:點此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