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名人卻被潑冷水 杜牧寫下這28字(圖)


清朝梁亨《觀榜圖》局部圖。此圖畫呈現清晨時分,眾人舉火查榜的景況。(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俗話說人生有四喜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其中以「金榜題名時」為最大喜悅。畢竟科舉考試能上榜是十年寒窗苦讀的回報,也意味著身份地位的巨大轉變。因此小說才會有所謂的范進中舉,喜極發瘋的故事。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兩首金榜題名後所作的及第詩,這兩首都是晚唐詩人杜牧考中進士所作,所不同的是:其中一首〈及第後寄長安故人〉春風得意,另外一首〈贈終南蘭若僧〉卻是意味深長。且來一一欣賞: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這首詩乃是杜牧在洛陽考中進士,前往長安參加關試前所作。快意之色,絲毫不輸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中前兩句描寫的是在洛陽考中進士後的情景:同時登榜的三十二名進士一起鮮衣怒馬,遊覽洛陽。唯一可惜的是東都洛陽最有名的牡丹花尚未開放,卻是不及孟郊的「一日看盡長安花」了。

後兩句則從洛陽放榜提到即將西行長安,囑託長安故友多多準備美酒,自己即將帶著春色入關來!杜牧的言外之意,是自己前往長安參加關試,必定能夠金榜題名,長安故友大可多準備美酒,一來慶賀我洛陽及第,二來再賀長安登榜!少年何其自信,真個一派意氣風發!

後來,杜牧前往長安參加科舉關試,果然再次登榜,一年之內兩次及第,果真不負「已將春色入關來」!再來欣賞第二首詩:

贈終南蘭若僧

北闕南山是故鄉,兩枝仙桂一時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覺禪門意味長。

杜牧在長安經過關試,一舉及第,一年之內連續進士及第、制策及第,即將被授予官職,可謂春風得意。及第後,杜牧與幾位同年好友前往終南山遊玩,入蘭若寺賞景。見到一位僧人在禪院閉眼靜坐,便上前攀談。

眾人相談片刻,杜牧覺得這僧人談吐不凡,語義高妙;而僧人也覺得杜牧學問見識高人一籌。於是僧人就問杜牧姓名來歷,同遊的少年你一言我一語地介紹起杜牧。說杜牧詩文傳天下、說杜牧連中進士制策及第、說杜牧如何如何。

僧人聽了後波瀾不驚,說道:「未曾聽聞!」如此少年才子的事跡居然沒聽過,同行的好友氣憤不已,就要與僧人理論。杜牧卻若有所思,沉思間揮手制止了好友,又討來筆墨在禪院牆壁留下一首《贈終南蘭若僧》後便揚長歸去。

頭一句「北闕南山是故鄉」是說起自身來歷,後一句「兩枝仙桂一時芳」是說自己是一年之內接連兩次考試高中的得意之事。

而後兩句就意味深長了——我出身顯貴、連中進士及第和制策及第,可謂名動天下。然而眼前禪師卻連我姓名都不知道,更沒有聽說過我的事跡!難道是孤陋寡聞嗎?也許不是,也許是禪門僧人從未關心過這些事呢?今日方知「禪門意味長」!

禪師的這一句「未曾聽聞」,可謂給春風得意頭腦發熱的杜牧潑了一盆涼水,讓杜牧頓悟了一些人生哲理:越是春風得意之時,越要冷靜淡定;越是名利雙收之時,越要淡泊捨得。過去的成績只是「一時芳」,未來的路才「意味長」!

這首詩也同樣適合參加高考的學子們仔細品讀,金榜題名後,切記不可得意到忘乎所以,不可驕傲自滿、不可一世,理應繼續努力向前行!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