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習近平的「四不」是經濟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圖)

 2024-06-05 09:4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2
    小字

習近平
習近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5日訊】中國經濟表現非常糟糕。疫情後的反彈遠小於並且時間更短於中國政府的預期。儘管官方2023年錄得了一個5.2%的較為可觀但有所下降的增長率,實際上可能要慢得多,一些分析師估計增長率不超過1-2%。2024年前幾個月的一些指標顯示出適度的改善,但經濟仍顯得步履蹣跚,現在增長高度依賴出口。

經濟放緩伴隨著國內外對中國前景信心的崩潰。定量數據非常嚴峻,顯示出在2022年春季上海封鎖之後消費者和生產者信心的驟降。2022年底零新冠政策結束時,消費者前景短暫改善,但此後一直徘徊在歷史低點。各種國內商業指數顯示最近有所回升,但數字仍遠低於歷史高點。

這些數據可能低估了中國人對國家現狀和未來的擔憂的深度和廣度——這是我在今年春天的長期研究旅行中親自聽到的。

經濟困境——以及房地產行業的崩潰——是首要問題,但我聽到了對新冠清零政策和混亂退出的驚人直率的抱怨,對私人科技公司長時間打壓的批評,對意識形態的高度關注的不滿,對技術自力更生的不現實追求,以及對與西方日益緊張的關係的擔憂。這些恐懼轉化為疲弱的消費者需求、受限的商業投資以及將財富和家庭轉移到國外的努力。

一個問題不斷出現:為什麼領導層沒有採取更多措施來提振經濟並恢覆信心?而在談到領導層時,許多人實際上隱含地指的是一個人,習近平。任期限制的取消、治理重心向他控制下的中共中央機構轉移,以及官方媒體對他的高度關注,讓中國民眾(以及世界其他地方)認為他完全掌控大局。

北京並沒有無所作為;它擴大了信貸,提出了多點計畫以安撫私營部門和外國商界,減少了購買第二套房的限制,並降低了戰狼外交的調門。但我遇到的許多人並不滿意,認為這些措施仍然是太少、太晚。

關於為什麼習近平和其他高級領導人沒有採取不同的方法,有四種常見的看法,我們可以用中國政治風格稱之為「四不」。

第一種看法是:「他不知道。」有些人推測習近平被幹部蒙在鼓裡,不願告訴他壞消息,害怕習近平會遷怒於告訴他的人。因此,這種思路認為,他們只向他提供經過篩選的、積極的報告。

一位消息人士說,他們聽說中南海的基層官員告訴外部研究人員只提交積極的報告。另一個人說,控制文書流向習近平的高級官員與安全和宣傳機構結盟,因此他的閱讀材料反映了他們的偏見。但我交談過的其他人強烈反對習近平和其他領導人不知情的說法。一位向黨和國家提交研究的專家說,他們被告知要提供未經修飾的分析,因為領導層希望收到有爭議的觀點。

第二種觀點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做。」這種觀點認為習近平和其他高級領導人知情,但他們面臨的是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債務膨脹、生育率下降、不平等加劇、香港的不滿情緒、與西方及大多數鄰國的緊張關係——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都不簡單。

此外,領導層現在由「B隊」組成,包括許多缺乏中央政府經驗的人,政策制定變得如此集中在中共內部,以至於跨部門和北京與地方之間的協調變得更加困難。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他們聽說在某些問題上,領導層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論,推遲了決策和新政策的出臺。例如,據說領導層在2023年夏天確定股市疲軟是個問題,但直到2024年初才出臺新措施,當時更換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負責人。更具挑戰性的是找到解決一個問題而不惡化其他問題的方法,或制定出平衡的方法。

解決房地產危機及經濟失衡問題可能是典型的例子,因為顯然很難找到一條有效平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開發商、房主、金融機構和其他經濟部門利益的政策路徑。同樣,據稱第三次全會從2024年1月推遲到夏季也是因為缺乏共識。

一些消息人士強調高官素質下降的現象,負面比較現任總理李強與其前任李克強(李克強於去年秋天突然去世)。負責經濟的副總理何立峰被認為不如其前任劉鶴。

第三種觀點是:「他不在乎。」這種觀點認為習近平的首要任務是加強中共的壟斷權力和他個人的政治統治。儘管媒體顯示他訪問工廠並舉行討論會,關注各種經濟挑戰,但他自己的日程可能主要集中在管理安全和政治事務上,而不是經濟。

這是中國受訪者中最不受歡迎的選擇,但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卻深信不疑。他們的核心印象是,習近平似乎願意為民族主義和中共統治犧牲經濟。此外,習近平並不孤單;有一位表示,習近平被選為胡錦濤的繼任者是因為「不是戈爾巴喬夫」,而不是為了促進快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年齡較大(60歲以上);他們指出習近平和毛澤東的個性相似之處以及兩個時期在意識形態純潔和階級鬥爭上的共同強調,這導致了顯著的社會和精英緊張。

最後一種答案是:「他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問題不在於習近平信息不足、猶豫不決和無能,或缺乏興趣,而是他和他的助手不同意當前政策路線不正確且不足以應對挑戰。實際上,他們可能認為,由於失去了可靠的西方技術、市場和金融的訪問,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優先發展國內技術,並儘可能多地控制全球供應鏈。

更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可以指出一些證據證明他們的計畫正在奏效——在電動汽車和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全球最長的高鐵系統,C919單通道商用噴氣機,一系列廣受歡迎的網際網路平臺,北斗衛星系統等。

大多數信息提供者選擇了最後一種選項。他們認為習近平對控制先進技術在中國經濟和戰略需求中的核心地位有強烈看法,並且正在強力實施這一願景。因此,從房地產投資向先進位造業的轉移以及對新興技術的密集黨和國家支持,既可以推動增長,也可以加強國家安全。在他人眼中是無知、無能或不感興趣的,他們則看到了目標明確和決斷力。

然而,「他不同意」的倡導者分為兩派。多數選擇這一選項的人認為,中國領導層在採取明顯的國家主義方向、大規模工業政策和過度依賴控制未來技術上犯了戰略錯誤。從這個角度看,遠離自由化和對家庭及消費關注不足意味著生產率降低、債務增加、增長放緩,並且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的緊張關係加劇。

持相反意見的那些人則同意中國領導層的方法,認為批評者是本能上反對積極國家干預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者,並不公平地忽視了重大的技術進步跡象。不出所料,這後一派中有些人——雖然不是全部——是在政府研究機構工作。

這些信念很重要。如果前兩個選項之一——「他不知道」或「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是準確的,那麼當前的路徑是無意的錯誤,只需提供更好的信息和更有效的計畫來解決國家的經濟問題就可以帶來改變。外界如何看待這一點也決定了如何在其他問題上處理中國。它支持一些華盛頓官員的觀點,即讓拜登總統與習近平進行直接對話,以確保他準確瞭解美國對烏克蘭和臺灣等問題的外交政策。

但如果習近平和其他高層領導人不關心經濟或不同意批評,那麼當前的軌跡是有意計畫的結果,新數據和政策報告中的替代策略不會帶來多大變化。

這將帶來兩種結果。第一個是重大的經濟危機,這將引發政治清算:當前的領導層可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變方向,或者其他精英派系可能形成並取代現任團隊,或者最不可能的,公眾可能起來抗議並試圖推翻中共。雖然外界可能看不到更多的暗流,但這些情景在短期至中期內似乎都不太可能。

第二個變化來源是中國領導層面臨一個更加友好的國際環境,其中美國和更廣泛的西方提供可信的保證,恢復作為可靠的技術、市場和金融供應商;無條件承認中共的威權制度的合法性;並接受北京對南海和臺灣的主權要求。但這種轉變發生的可能性比任何國內驅動的情景更小。

西方不太可能變得更加遷就的一個原因是,外國商業高管和官員在中國內外調查時通常選擇了「他不同意」。從海外董事會和首都的角度來看,習近平顯然完全掌控政治,並決心推進這一戰略,任何調整只是為了最小限度地安撫國內外批評者。因此,他們認為必須更加堅定地堅持立場。

儘管這遠非科學調查,但這項非正式調查表明,中國社會的部分群體與領導層以及北京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分歧在加劇。這意味著大膽的新行動機會很小——但領導層與國內外對立觀點之間的矛盾預示著未來會有更多的緊張和衝突。

(本文作者Scott Kennedy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經濟學領域的高級顧問)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