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製造2025》惡果顯?七國集團要「筑牆」(圖)

 2024-05-25 21: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製造2025》政策被指是產能過剩原因
《中國製造2025》政策被指是產能過剩原因。(圖片來源:GABRIEL BOUYS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七國集團(G7)的財政部長們正在義大利舉行會議,面對中國產能過剩外溢的問題,美國財長耶倫呼籲各國行動起來構筑「反對之牆」。國際方面關注到北京當局的政策,對外輸出過剩產能或引發更大範圍貿易戰。

中國過剩產能成為七國集團(G7)中心議題

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和加拿大在內的七國集團(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們5月24日開始在義大利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如何應對中國過剩產能將是這次七國集團財長會議的一個中心議題。

美國上週宣布對一系列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高額關稅,涉及電動汽車以及電池、電腦晶元和醫療產品等。

美國財長珍妮特·耶倫耶倫(Janet Louise Yellen)表示,七國集團其它成員應該公開表明他們在這個問題與華盛頓站在一起。

耶倫呼籲歐盟在針對北京當局向太陽能面板、半導體和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巨額補貼的問題方面結成統一戰線,共同應對。她說,中國的產能不僅超出了中國自身的需求,而且超出了世界經濟的需求,並威脅到七國集團和發展中國家相應企業的生存。

耶倫在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之前表示,相關國家有必要採取共同立場,讓中國領導人明白,「他們追求的這種戰略面臨著一堵反對之牆」。

德國財長林德奈克里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在會前說,世界需要自由和公平的貿易,各國必須利用一切機會提醒中方這一點。他表明,德國的立場非常明確:中國必須停止傾銷。

法國財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表示,中國是「我們的經濟夥伴」,應該避免與中國打貿易戰,但是七國集團需要保護自己的工業利益。

「貿易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國或歐洲以及世界任何國家的利益,」勒梅爾說。

「無論如何,我們面臨一個不公平貿易行為問題、面臨巨額補貼問題,面臨工業過剩產能問題,」勒梅爾補充道。

義大利是七國集團今年的輪值主席國,主持斯特雷薩會議的義大利經濟部長吉安卡洛·喬爾蓋蒂(Giancarlo Giorgetti)表示,在關稅問題上歐盟跟上美國的步伐或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美國作出了非常艱難的決定,歐洲或許也得考慮是否作出同樣的決定,」喬爾蓋蒂5月24日對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RAI)說。

《中國製造2025》政策是產能過剩原因

華盛頓國際貿易協會(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5月23日與智庫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ASPI)共同舉行線上研討會,邀請多位貿易、汽車產業專家出席,探討拜登政府5月14日宣布對一系列中國產品提高關稅的原因、效用及後續效應。

為回應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週指示美國貿易代表針對年總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物提高301條款關稅。其中,中國電動汽車稅率將從25%提高至100%,電動汽車電池稅率從7.5%上升至25%,太陽能電池稅率則從25%翻倍至50%。新稅率預計在未來3年分階段實施。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5月22日宣布,中國電動汽車與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新稅率將於今年8月1日生效。其餘規劃在2025年、2026年提高關稅的中國產品,包括關鍵礦產、非電動汽車電池等,新稅率將於當年度1月1日起實施。

據自由亞洲電臺5月23日報導,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擔任代理副貿易代表、現為智庫ASPI副所長的科特勒指出,中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問題彷彿歷史重演,美國過去許多產業都曾經歷類似問題,尤其是太陽能產業。她表示,拜登此次對中國電動汽車採取的關稅行動是預防性的,「這算是美國貿易政策的新發展」。

美國汽車創新聯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執行長博澤拉(John Bozzella)估計,中國汽車製造年產能約五千萬臺,本土消費需求約三千萬臺,五百萬臺出口,等於過剩產能達一千五百萬臺。

博澤拉說:「這些過剩的汽車不是透過重組被產業吸收,就是要出口銷往世界各地。這就是目前狀況。」

美國通用汽車前駐印尼高管、現為汽車諮詢公司 「敦恩觀點」 (Dunne Insights)首席執行長敦恩(Michael Dunne)指出,中國產能過剩是源於2014年底的一項決策,「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集他的左右手,制定出目前大家所知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

這項政策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問題,甚至引發價格戰。他透露:「當我跟中國企業談話時,他們告訴我:‘我們快死了,我們在國內根本沒賺任何錢。若不出口,就是死路一條。’」

北京對外輸出過剩產能或引發更大範圍貿易戰

在4月份,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接連訪華,均提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尤其是所謂「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的出口。耶倫指出,這些問題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構成了威脅,美國不會接受其新興產業被獲得補貼的中國廉價商品所摧毀。隨後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也對中國產能過剩表達關切。去年10月,歐盟已經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政府補貼問題展開調查。

北京對外輸出過剩產能的問題近來受到外界高度關注,歐美方面已對中國發出直接警告,但北京還在高調反駁。

針對中國的產能過剩與政府指導下的產業政策,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教授認為:「中國出現產能過剩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專制體制和政府控制。實際上,這是一種市場經濟和專制體制融合產生的畸形怪胎。」

謝田認為,北京當局肯定不願意主動解決這一問題:「因為主動解決意味著讓這些公司破產,退出這些領域。那就是自己製造的失業和倒閉狂潮。但最後,中共可能不得不這樣做」。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