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斷交後慘賠?中共開成本價 宏國蝦農怒批(圖)


宏都拉斯和台灣斷交後,白蝦出口生計持續下降。(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5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臺灣原是宏都拉斯白蝦最大出口市場,但宏都拉斯2023年與臺灣斷交後,轉與中共建交,但因自由貿易協定遲未談妥,導致白蝦出口大幅下滑。近日最新消息傳出,北京對宏國白蝦報價每公斤「砍至4美元」,遠低於蝦農的目標價5.6美元,讓蝦農怒批,就算零關稅也不賣。

宏都拉斯媒體《La Prenza》報導,宏都拉斯與臺灣斷交,加上全球蝦產業處於供過於求狀態下,即使墨西哥近日解除70天禁運蝦令,宏國蝦業仍陷入困境。

為了拓展銷售渠道,宏都拉斯國家水產養殖協會(ANDAH)執行長哈維爾(Javier Amador)證實,6家宏國白蝦養殖企業和一家行銷公司,將參加5月31日至6月2日在中國福州市舉行的「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屆時,宏都拉斯外交部和經濟發展部也將在展覽會上設置攤位,現場提供中國買家試吃。

但哈維爾也表示,中國報價每公斤4美元,不符當地蝦農所預期的每公斤5.6美元,也就是臺灣買家原來的報價,因此現在進入中國的問題不在關稅,而在於價格,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不大。

先前就有報導披露,中國對宏都拉斯的冷凍白蝦報價為每公斤4美元,不僅遠比臺灣開價少了將近一半以上,對當地蝦農來說也無法涵蓋成本,就算中國免除關稅,對蝦農來說也沒有利潤可言。當地媒體認為,宏都拉斯面臨的白蝦養殖業市場出口問題,最大的原因就是臺灣作為主要買家,在斷交後降低進口量,且恢復原本對宏都拉斯的20%關稅。

根據宏國水產養殖協會最新報告,今年1月至4月宏都拉斯對臺灣白蝦出口量從846萬磅跌至340萬磅,跌幅達59.82%。宏都拉斯經濟發展部長賽拉托(Fredy Cerrato)表示,臺宏斷交後,因白蝦的最大買家臺灣減少進口,還要課徵20%關稅,預期今年白蝦出口量可能會減少1000萬磅。

風傳媒報導稱,事實上,宏都拉斯看上中國金援,選擇與臺灣斷交,不料中國政府並未兌現承諾,後續造成該國萬人失業、白蝦養殖廠倒閉以及逾12.1億元外匯蒸發等慘狀。不只如此,墨西哥祭出「禁蝦令」對宏都拉斯更是雪上加霜,墨西哥禁止來自美國、墨西哥、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之間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養殖場的蝦子進口,對當地的養蝦業者來說等同於又一個打擊。

宏國國家黨主席讚布拉諾(Tomás Zambrano)批評「政府對失去工作的家庭遭受的苦難不感興趣」,還直言:「都是宏都拉斯史上最具災難性和最無能的自由政府的錯,他們與臺灣斷絕了關係,並且無法保證出口產品的新市場。」

讚布拉諾呼籲,當局一定要趕快採取行動,因為沿海地區很多人都是依靠白蝦維持生計。

而另一個與臺灣斷交、建交中國的諾魯,也淪落同樣下場,如今轉向韓國求救。

報導稱,當時諾魯與臺灣斷交的原因被指是諾魯向臺灣索求鉅額援助欲用於內政缺口,但光是難民中心一年就要花費26億元,超出臺灣負擔,正在與鄰國商討合作方案時,中國趁虛而入,承諾要給諾魯約31.5億元的金援,要求諾魯斷交臺灣,並利誘其與中國建交。

沒想到的是,諾魯的下場跟宏都拉斯如出一轍,同樣沒能等到中國政府承諾的金援,為了自救,如今又轉向韓國,有意找三星合作出口「鳥糞堆積而成」的磷酸鹽,日前更有官員特地前往三星位於越南、曼谷的總部會見三星高層Rokhun Lee等人,希望促成合作。

根據諾魯的官方臉書,諾魯前總統、現任國會議長史蒂芬(Marcus Stephen)、資訊通訊部長柏尼克(Shadlog Bernicke)及教育部次長達吉雅各(Isabella Dageago)日前首次與三星區域總部的高管會面,包含三星區域總裁Rokhun Lee、三星物產(C&T泰國)高管Sophie Lee及三星物產(C&T澳洲)高管Brandon Park。

雙方針對諾魯專門開採磷酸鹽的國企-RONPHOS公司,研討是否有與三星業務合作的可能性,以及諾魯專門開採的磷酸鹽能否向越南出口等進行討論,同時也希望加強其他領域的合作。報導稱,不只是諾魯,宏都拉斯也看上韓國,在失去臺灣這個白蝦最大出口國後,宏都拉斯的水產養殖協會(Andah)轉向韓國,希望能重啟2021年與韓國簽署的貿易協定,將白蝦轉向出口給韓國。

此外,根據宏國財政部公布的財政統計,截至2023年底,宏都拉斯對台灣的債務還欠4.4億美元;宏國斷交11個月,對外仍積欠超過4億美元的債務,主要用於社宅建設、學校基礎設施以及營養午餐計畫等項目,因此向台灣融資。不過外交部當時曾說明,宏國向台灣的貸款案均正常還款,並無違約情形;倘若日後有違約情事,台灣的銀行也可依商業貸款實務,循國際司法途徑進行追償。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