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入圍劇《我的阿勒泰》何以收視奪冠?(圖)


文藝清新劇《我的阿勒泰》開播2集就收視奪冠。(圖片來源:微博)

在一大堆黑色、暗色為基調的影視畫報中,《我的阿勒泰》以一種明亮、絕美的自然草原風光吸引了我,在播出第一時間就觀看了前兩集,出乎意料的好!

首先,該劇開頭的畫面就非常有質感:白皚皚的雪覆蓋幾乎整個畫面,預示這是一部純淨的文藝小清新作品,很有日本經典愛情電影《情書》開始的意境,女主不是很漂亮,但氣質還算乾淨。

很喜歡這種慢慢把事情說清楚的節奏,在這樣一個浮躁的世界,能拍出如此境界的導演,我相信一定還信仰電影能嫁接人類的靈魂。

草原的畫面很美,男主巴太也很純粹,他劇中經典的一句台詞是:「這不是巫術,是懷念」。那是土生土長在新疆大草原上的男孩子對大自然、對馬愛護的最真實表白。

可以感覺到女導演很尊重新疆當地人的傳統和信仰,第一集就很細緻的描繪了巴太的爸爸為了一把隨身攜帶的小銀刀不能帶上車、而放棄坐車,單身騎馬回到故鄉; 而本劇的結尾,巴太也做了同樣的選擇 ---- 導演很懂得在細小的細節中去表達自己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態度。

於適演的巴太很貼切,包括他騎馬、神情、口音都非常讓人信服。

可喜的是,這部劇剛開播第一、二集就在大陸收視奪冠,被稱之治癒系文旅劇。

的確,在大陸濫情、虛假的宮廷、諜戰劇的對比中,《我的阿勒泰》展現的只是新疆原生態的美好和固執,而原著作者李娟是一位酷愛寫作,逼真紀錄下這些美麗的心靈傳遞者。

感謝還有這樣對寫作、電影認真的人,因此讓我們也能領略我們不曾到過的新疆那個地方還保留的善良、純樸、樂觀、隱忍的傳統和難得的陽剛。

這部美輪美奐的8集迷你劇由滕叢叢執導,馬伊琍、周依然、於適領銜主演,改編自四川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講述一心想當作家的漢族少女李文秀(周依然飾)在大城市追夢碰壁,回新疆找自己的媽媽張鳳俠(由馬伊琍扮演),邂逅也回家鄉探親的新疆男孩巴太,找到心靈歸屬的故事。

原著李娟的書中隨處可見輕鬆詼諧的輕喜劇,改編後的電視劇也難得保留了這一風格,還獨特呈現了新疆這個民族獨有的那種幽默,劇中的幾位新疆演員演的都非常自然、可信。

該劇中也不乏刻畫生活中的小喜小悲,文秀與媽媽、患了老年癡呆的奶奶之間令人爆笑的小插曲,與新疆當地族人之間文化的小碰撞,都無疑讓此劇笑點連連,治癒現代人滄桑疲憊的身心。

愛奇藝去年出品的《漫長的季節》在豆瓣仍是至今最高評分的國產劇,今年再以《我的阿勒泰》高質量的製作,贏得一眾好評。央視今年不忘在黃金檔同步推出,企圖拉近日趨嚴重的新疆隔閡。當局雖有政治動機,但我從不主張把藝術與政治掛勾,那是對藝術之神的褻瀆。

憑藉高品質的製作,《我的阿勒泰》今年3月份更是入圍了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所以說,好質量的作品永遠不會被埋沒。

因出演《封神》姬發一角而爆紅的於適解讀自己飾演的巴太這個角色時說:巴太是不同於當今現代社會中的那種市儈男孩,他很單純,沒有過多的物慾,只有對自然發自內心的敬畏和對馬的愛。

於適還說:因為父親喜歡讀書,幾年前也讀過李娟的作品,於適還專門和父親談論過劇本,「我父親很喜歡新疆作家劉亮程的作品,劉亮程擔任文學雜誌編輯時發現了李娟的投稿,我讀的那本《我的阿勒泰》就是在家裡的書櫥裡發現的。」

劇中巴太在河邊「水中倒影」的鏡頭被很多觀眾記住:仰拍鏡頭搖過去,拍到巴太的臉,巴太用一根樹枝攪動水面,泛起一陣漣漪。鏡頭由虛到實,象徵著巴太平靜的生活,開始有了波瀾。

《我的阿勒泰》播出前,於適在微博上寫到:「我聽到來自草原深處厚重的迴響,那是扎根於曠野的眷戀。」

綠草、雪山、荒漠、樺林、湖泊……新疆人那種與天地呼應的原生態、純粹、未被污染的生命力,在李娟的書里和這部電視劇里都得到展現。

在這個數據化網絡時代,能定下心來悠然讀進一本好書,都是一種奢侈。因此,對於那些還信仰文字能帶來無盡詩意與浪漫的人們,是難能可貴的,是我敬佩的。

槐花樹下,拿著一本書閱讀,進入作者心靈的那種享受,我想永遠都不會過時。而影視能傳遞的那份人文天地的神性,永遠都無止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黃清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