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源於心(圖)


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人們寫詩詞,都是出自於自己的境界。修煉人也有一個境界的問題。近代詩人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七則》中寫道:「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人其實無論是寫什麼、做什麼甚至修煉都是有一個境界的。修煉人稱之為層次。再說遠一點,是與自己的來處有關。

而詩人所說的境界,主要是涉及到寫作的問題。詩人認為景物本身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在寫景寫物的同時,其真實目的其實是在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就是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真實感情表達出來,就是好的文章。當然,一篇好文章必定出自於自己的好心情、好狀態。

其實,我們看古人的詩詞,會發現很早以前的人相當灑脫、不執著於名利、唐朝詩人的那種豁達、宋朝人的細膩、清朝人的複雜等等。這其實才是真正的境界的大小。

心窄了,境界也就小了。

詩人能看透境界的本質,已經是非常的不錯了。不過,唯有真正修煉,才能夠把境界二字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寫作是、修煉也是、甚至工作中,也是最好的,會成為各個行業真正的開拓者。

(此文取自:纖纖〈境界源於心 高處更美好〉一文。本文經過刪改)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